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黨中央的統籌兩個大局,大致的大手筆、大佈局已經基本形成,這就是“4+3”,即四大板塊和三大支撐帶。
我還要特別強調的是海洋強國,從“十一五”規劃到“十二五”規劃都分別做了部署,我想“十三五”規劃還將進一步規劃和佈局。
重塑世界經濟地理和中國經濟地理的本質是實現經濟一體化,這就帶動了區域一體化、全國一體化和周邊地區一體化,特別是我們説的24個周邊地區經濟體,包括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就會帶動幾十個國家。
最後,最核心的還是基礎設施現代化的問題。在1956年黨的八大中首次提出“四個現代化”,特別談到了“交通運輸現代化”,而後被“科學技術現代化”取代。改革開放初期雖然我們不大懂什麼新經濟地理理論或者新增長理論、新貿易理論,但我們卻付諸實踐,無論是從領導人還是普通老百姓都形成一個共識就是“要想富先修路”,既是一個簡單真理,又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真理。恰恰中國可以通過自己的實踐推動我們的基礎設施現代化。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四化同步”,我們認為到了“十三五”,特別是從長遠的角度看,要重提基礎設施現代化,從“四化同步”到“五化同步”,到2030年基本實現基礎設施現代化。
過去我們考慮的主要是國內範圍,現在我們也可以幫助其他國家來做這件事,可以説中國的基礎設施現代化將帶動這一輪的全球基礎設施現代化。
我也去過澳大利亞,他們在舉辦G20峰會已經明確提出到2018年要使世界經濟增長率額外增加2個百分點。我認為基礎設施投資是有效投資、長期投資,或者説從長期壽命角度來看接近零成本的投資,特別是降低所有市場主體、投資者的交易成本,這樣通過“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就會達到三個重塑:
第一,進一步重塑中國經濟地理,實現全國經濟一體化和發展大趨同。
第二,進一步推動和重塑“一帶一路”的經濟地理,互聯互通,實現歐亞大陸一體化和共同發展。
第三,進一步重塑世界經濟地理,推動全球基礎設施現代化,提高全球經濟增長,實現全球一體化,促進南北國家發展大趨同。
為什麼中國可以做到這一點?可以作為世界的火車頭或帶頭羊呢?我想最大的背景就是中國在世界的地位和位置發生巨大變化,如果説2013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體,相當於100年前的1913年美國取代英國成為第一大貿易體一樣,具有歷史性意義。言外之意,也許100年之後可能有第二個取代我們,如果我們假定的話。
第二,從PPP角度看,2014年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即使按照匯率法計算,到2020年前後中國也是第一大經濟體。經過30多年,中國從世界第29個經濟貿易體變成第一大經濟體,也完成了從商品輸出進一步向世界的資本輸出、技術輸出,尤其是裝備製造輸出。中國也成為世界第一大工地,這就使得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企業,特別是我們的國有企業、央企紛紛走出去,像中交建在海外走出去差不多有40年的過程,它在全球國際承包商250家中排名第9位,中建是世界第20位,中電建是第23位,中國機械工業集團第25位,中鐵建第28位。這些都是擁有我們稱之為走出去的航空母艦型、聯合艦隊型,他們在全球招標都是靠實力競爭,並不像人們所想像的靠政府。只不過現在中交建採取了非常重要的制度創新,通過聯合體形式走出去,競爭力更強,獲得了世界同行的認同和尊重!
謝謝大家!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