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動態週報(2月2日-2月8日)
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做出重要批示:將智庫發展視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中國第一家針對智庫的媒體平台中國網“智庫中國”(think.china.com.cn)推出智庫週報,梳理智庫的動態和專家觀點,呈現最高端的思想聲音。
一、 智庫動態
盤點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12年聚焦“三農”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剛剛正式發佈。這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12年聚焦“三農”。 【詳細】
陳錫文、韓俊解讀2015中央一號文件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於2015年2月3日(星期二)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解讀《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詳細】
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全面降準有三大原因
消息稱,自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對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再降0.5個百分點。市場普遍認為,央行此次降準力度和推出速度均超出市場預期。 【詳細】
各地“剎車”GDP走出短跑思維
日前,隨著31個省份的GDP“報告”陸續出爐,各省明顯“剎車減速”的GDP預期數據成為熱議的焦點。專家表示,地方GDP“踩剎車”、“做減法”是面對經濟新常態主動進行調整的理性舉措,GDP目標調低並不是只做減法,而是同時要做加法,數量的下降不等於對品質要求的放鬆。 【詳細】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講授“法治課”:為官做事尺度在哪?
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昨日在中央黨校開班。開班儀式,七常委悉數出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在年初舉行以“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為學員、以某一重大理論或現實問題為內容的研討班,近年來已成中國的一個政治慣例。 【詳細】
八位高層發聲挺樓市專家稱3至5月是買房窗口期
新年伊始,樓市並沒有延續去年的反彈。數據顯示,1月份北京新房住宅網簽量僅為9687套,相比去年12月份大幅回落51.3%,北京的樓市庫存也仍然維持在85000套以上的高線。觀望樓市政策走向成了許多買房人持幣待購的原因。 【詳細】
“一帶一路”戰略將助力中國走出去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沿線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佔全球的63%和29%,涉及65個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普遍處於經濟發展的上升期,開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廣闊。 【詳細】
2015年反腐“任務清單”六大看點
新華社29日受權播發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工作報告列出了2015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任務清單”,其中有六大看點尤為值得關注。 【詳細】
國務院印發《意見》:改革和完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制度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改革和完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針對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制度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改革和完善轉移支付制度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措施。 【詳細】
國民黨“國發院長”吳肇銘:考慮與中共黨校交流
國民黨“國家發展研究院”新任院長吳肇銘接受專訪表示,“國發院”過去是配合黨作輔選機器,朱立倫就任黨主席認為,黨本來就是服務的團體,以服務人民為首要,而非為了選舉大家才聚集在一起;如果過去都沒在服務,選民為何要在投票當天要投給這個黨? 【詳細】
關於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自由貿易區的回顧與反思:2003~2013
在區域一體化的道路上,歐亞經濟共同體關稅同盟的快速發展與上海合作組織自貿區的停滯不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文通過對中國建立上合組織自貿區計劃的提出和發展歷程的回顧,分析了制約上合組織自貿區建立的因素,並對未來上海合作組織如何發揮經濟合作功能提出幾點思考。 【詳細】
國家發改委:北京通州試點積分落戶租房可積分
前天,國家發改委等11部門下發《關於開展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的通知》及《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將北京通州等62個城市(鎮)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根據方案,通州將推進積分落戶政策,以具有合法穩定就業等為主要指標,合理設置積分分值,達到一定分值的可以申請落戶。 【詳細】
最高法舉行特邀諮詢員聘任大會,強調智庫建設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會上強調,要大力加強智庫建設,強化特邀諮詢員工作,以科學諮詢和科學決策引領人民法院工作科學發展,希望特邀諮詢員充分發揮作用,緊緊圍繞確保公正司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積極建言獻策,促進提升人民法院司法水準。 【詳細】
2014年中國智庫建設代表人物榜單
2015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無疑給中國智庫帶來了巨大的鼓舞。而中美兩份智庫榜單出爐——《全球智庫報告2014》和《2014中國智庫影響力報告》,更是讓“智庫建設”成為了熱門話題。 【詳細】
智庫討論:金融制裁成美國利器,中國不得不防
在全球金融與網際網路領域,美國正在將所擁有的不均衡、不對稱實力轉化為新型國際權力,服務美國對外政策。中國如何看清國際金融局勢?如何防範金融制裁?這已成為關係到國家安全的重大議題。 【詳細】
專訪銀泰置業尹筱周:社會企業家與智庫合作將是一種多贏的創新融合
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社會企業家,他們開始關注智庫的發展,並對智庫建設給予很大的幫助。北京銀泰中心對“名家午餐會”的支援和重視,正是一種具有社會責任感的表現。 【詳細】
德國智庫ZEW: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機率已升至兩成
德國智庫ZEW主席Clemens Fuest向外媒表示,希臘左翼激進聯盟黨(Syriza)于1月25日勝選之後,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機率已從原本的幾近於零跳升到至少20%。 【詳細】
二、 智庫觀點
李培林: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站——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集萃習近平同志79篇談話、講話、演講等的要點,內容涵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方方面面,思想深刻、語言生動。該書出版僅僅幾個月,發行就突破300萬冊,在國內外引起熱烈反響。這説明,國際社會和我國各界都熱切希望了解指引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的治國理政綱領。 【詳細】
工業和資訊化領域述評:電信改革挺進深水區
2014年通信領域改革進入深水區,從虛商集體入市、電信資費全部放開、“營改增”試點、網間結算調整,到鐵塔公司組建、開放寬頻接入市場、上海自貿區增值電信業務向外資進一步開放……系列新政高頻出臺,社會資本蜂擁而入,創新驅動初步顯現,電信市場出現了期待已久的鲇魚效應。 【詳細】
發展工業4.0要立足國情,切忌盲目跟風
工業4.0概念提出以來,受到中國業界的廣泛關注,這是好事,表明中國業內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關注,但需要清醒地認識中國工業發展所處的階段,切忌盲目跟風,動輒提借助工業4.0實現工業趕超,到頭來恐怕落得“麻雀跟著夜貓子飛——打食的打食,熬夜的熬夜”的窘境。 【詳細】
張軍擴:關於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幾點思考
國有資本能否有效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既取決於其投向的領域是否正確,也取決於其投入的方式是否恰當。關於今後國有資本需要重點投向的領域,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已經説得很明確,那就是提供公共服務、發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産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援科技進步、保障國家安全等五大領域。 【詳細】
陳錫文:因生産成本攀升等因素需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2月3日訊 3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解讀《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詳細】
黃益平:“一帶一路”戰略應吸取三大歷史教訓
在1月30日舉行的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第三屆年會上,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將“一帶一路”解讀為中國作為大國經濟和平崛起的持續策略,在發言中,黃益平提出三個擔心:“一帶一路”戰略國際上的接受度不夠、變成我們國際版的西部大開發、陷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的海外投資的困境。 【詳細】
專家:降準驅動人民幣貶值,利於穩定經濟
央行發佈最新消息,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為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支援結構調整的能力,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支援力度,對小微企業貸款佔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4個百分點。 【詳細】
林毅夫:中國漲工資有利於世界發展
我相信未來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往發展中國家轉移的時候,可能會帶來新的全世界工業化浪潮,這是有利於世界發展,解決貧困問題的,當然也有利於中國的發展,都是互利雙贏的。 【詳細】
官方智庫: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要做好入冬準備
中國官方智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研中心)主任李偉1月31日在北京表示,今年以來面臨更加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無經營和盈利水準均難現太大的起色,雖然有一部分企業能抓住機遇,“但相當一部分企業要有經受更嚴峻考驗的準備,相當一部分企業可能不是‘秋天’而是要進入‘初冬’”。 【詳細】
能源效率——看不見的燃料
最廉價和清潔的能源是不浪費能源。在此方面的進展較為顯著,且潛力巨大。在上世紀70年代以來保持正確統計的11個IEA成員國(美國、澳大利亞、英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荷蘭和瑞典)中,通過提高能源效率,2011年節約了14億噸油當量的能源。 【詳細】
約翰·馬修斯:中國可再生能源可抵禦油價暴跌的威脅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可再生能源領域最大的投資國。截至2014年,中國的水力、風力和太陽能發電能力已經達到37800萬千瓦,而美國、德國、印度等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分別為17200萬千瓦, 8400萬千瓦以及7100萬千瓦。儘管油價在下跌,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力度依然有增無減。如此一來,可再生能源市場就能挺得住。 【詳細】
社科院專家:《全球智庫報告》權威性難以服眾
從根本上講,智庫評價不能代替智庫建設。《全球智庫報告》對我們的意義不在於中國有哪些智庫入榜、排名如何,而在於提高社會各界對這一政策群體的關注。 【詳細】
陳友華:對“單獨二孩”政策“遇冷”的思考
老年人代表過去,中年人代表現在,年輕人代表未來。孩子才是祖國的未來。孩子多不一定有未來;孩子少,一定沒有未來。我們現在的問題是,中國現在究竟是孩子多了,還是孩子少了,我想應該是後者。 【詳細】
仇保興:堅守健康城鎮化不犯底線錯誤
實現健康城鎮化要抓住關鍵的底線,而這些底線是由具有兩類特徵的決策錯誤所決定的。即剛性錯誤和惡性迴圈。城鎮化是一個無比複雜的大系統,它涉及社會、經濟、生態,涉及當前和長遠,涉及這一代以及下一代,每個人都可以對城鎮化發表獨到的見解。 【詳細】
馬雲和工商總局什麼仇什麼怨?
阿里巴巴和負責市場監管的國家工商總局死磕上了,從雙方公佈的一系列材料看,至少從去年7月開始,雙方就開始較勁,我們想知道,這種"較勁"為何能夠一步步升級,雙方為何都如此任性,以至到難以收場的地步?雙方缺少有效的溝通。 【詳細】
三、智庫研究
威廉姆·歐文霍特:智庫起源於留住人才
中國有許多的智囊團,它們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在座的都是中國智庫方面的專家,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下美國在智庫方面的經驗。 【詳細】
王義桅:理念機制專業——智庫騰飛三引擎
中國迎來智庫發展的黃金時代,人們往往把目光投向美國,其實美國的經驗往往不可學——或者學不來,或者不應該學。出於類似的文化傳統、豐富的歷史交往,歐洲的經驗更值得借鑒,在智庫建設方面尤其如此。 【詳細】
朱旭峰:中國智庫建設10大關鍵詞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諮詢制度。近期,中辦、國辦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在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過程中,我們應深刻理解中國智庫建設的十大“關鍵詞”。 【詳細】
《中華工商時報》訪姚洋:智庫要補齊政府部門短板
智庫的主要作用是為政府提供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和決策依據。前瞻性非常重要。在所有國家,政府各個部門都是被具體事務所纏繞,不可能脫身做深入地研究,智庫的作用就是補齊政府部門的這個短板。 【詳細】
王輝耀:中國需要民間智庫
中國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將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局面和未來發展道路上的嚴峻挑戰。中國智庫要真正成為一個制定政策的推動力量,不僅僅要“政府以及政策重視”和智庫本身能“集結智慧之士”,還必須形成有利於智庫發展的制度、環境和文化。 【詳細】
安衛平:中國智庫需領軍謀士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強調智庫建設要突出“中國特色”。筆者認為,中華文明為中國特色的智庫建設沉澱了豐富的思想源泉,“百家”思想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幕府”智囊促進了盛世的交替,“謀士”精英推動了歷史進程。 【詳細】
魏禮群:智庫研究要做到“頂天立地”
2日,國務院研究室原主任、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魏禮群接受光明網視頻訪談,對中辦、國辦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進行了解讀。魏禮群強調,智庫研究需要真正做到“頂天立地”。堅持從實際情況出發,不事先設置框框和禁區。 【詳細】
周湘智:智庫建設應走向品牌化
品牌即招牌,對於智庫來説,品牌就是智庫的“拳頭”産品。推進中國特色的新型智庫建設,必須將智庫品牌建設作為必由之路。智庫品牌具有四大特徵。 【詳細】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