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最大風險隱患,還是銀行和企業,或者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關係扭曲,利益結構不合理,具體表現在銀行利潤過多、過厚,産業資本投資回報過低、過薄了,因此擠壓了産業資本利潤率。
——中國經濟未來還有二三十年發展機遇期,這對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強有力保障;同時,也要巧妙地設計交易結構,比如“外匯三角運作”,創造條件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精彩對話實錄]
嘉賓:
徐洪才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長
1
中國經濟出現回升向好跡象
中期看,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一個“三期疊加”的新常態。近期看,一季度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二季度出現了止跌企穩、回升向好跡象。雖然基礎比較弱,但是回升向好趨勢可以延續。
2
解決産能過剩 化解金融潛在風險
三管齊下”解決産能過剩問題也需要時間。其中,最難解決的問題是中國特色的地方本位主義。中國經濟最大風險隱患,還是銀行和企業,或者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關係扭曲,利益結構不合理。
3
創造條件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資本賬戶對外開放,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提條件,勢在必行。中國經濟融入全球化,資本賬戶不對外開放是不行的,但是對外開放過快、過急,風險得不到控制,那也不行。
4
釋放改革紅利要走好最後一公里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議是釋放改革紅利的一個非常好的文件。但是,貴在落實,最後一公里很重要。特別是政府職能轉換,這是最大的問題。目前,要重點突破改革“疲勞症”。
經濟運作減壓,定向調控居功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錯綜複雜,“三期”疊加,各種深層次矛盾凸顯,傳統的宏觀調控方式面臨挑戰。定向調控強調差異化和問題導向,有針對性地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
讓市場成為“調結構”的主角
7月貸款、融資“暴跌”,貨幣政策新常態
“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
“新常態”不僅僅是經濟增長速度的提升,而是要逐步實現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使得中國經濟逐步駛向經濟結構更加均衡、環境更加友好、收入分配更加包容、經濟增長更具創造力。
"新常態"的法寶是繼續推進改革開放
中國迫切需要轉變政府職能,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改革與市場經濟制度不相適應的制度,建設國內統一的市場,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推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
第82期
>>
趙耀輝:農村養老保障
第81期
>>
何政清:民營企業發展
第80期
>>
應亞珍:公立醫院改革
第79期
>>
聶輝華:打造國企競爭力
第78期
>>
周業安:民營經濟發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