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6月7日到來,熙熙攘攘,人聲鼎沸,穿著各色各樣校服的男生女生涌入了一處校園。在小路上、在街巷裏,人們或是三兩成群,或是溫書背題,氛圍裏好似與平常無二,但卻在緊張地上演一場改變命運軌跡的戲劇。
前奏:“可憐”天下父母心
重慶渝中區1人高考致15層高樓電梯停運,96戶爬樓。小區裏張貼通知,要為1名高考學生分時段停運這幢樓唯一的一部電梯,以免影響該考生休息。有居民在通知下留言:做人不要太自私,整棟樓又不是你一家人住!
一人高考,全樓住戶的正常生活都受到影響。考生家長希望給孩子創造更寧靜的休息環境,心情可以理解,但他們提出這樣的苛刻要求,是否考慮過其他住戶的感受呢?大部分人爬幾次樓梯,當然也不算啥大事;可孩子和老人怎麼辦?並且,家長完全可以給孩子換個不挨著電梯的房間來休息,不一定非得要求停運電梯。[詳情]
開端:為考生“護航”
每年高考期間,全國各地的交管部門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護航高考和考生。今年高考期間,蘭州市區有超過30條路段實行了交通管制;而在其他一些城市,諸如送考車輛將不受限號管制、可以闖紅燈等行為也越來越普遍。
公共部門為人民服務是對的,甚至在如同高考這樣的特殊時刻加以變通也是可以的,但面對越來越多的對高考特殊化(比如交通管制)的怨言,公共部門就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在面臨法與情的衝突時,如何兼顧雙方權益,如何以技術思維解決矛盾,達到平衡?對於社會各界來説也是如此,適當給高考開開綠燈是可以的,但不能過火,因為不論是從法理上還是從利益角度考慮,都不能為了給一個群體開綠燈而對多數人開紅燈,罔顧多數人的權益。[詳情]
發展:高考作文成為槽點
隨著首門語文科目考試的結束,不同角度、不同素材、不同要求的高考作文題目,相繼陸續公佈,並在網路上引發熱議。從全國範圍來看,高考作文題目接近生活,思辨型、雞湯型不一而足;從社會反饋來看,專家説話,網友吐槽,激賞與拍磚共存。對高考作文的熱議,成為一年一度的輿論盛宴。
既然是一項全民參與的公共議題,每個人因其知識水準、認知標準與意識形態的差異,對每篇高考作文題目的評價,自然也就言人人殊。同一個題目,有人點讚,也有人“扔雞蛋”,沒有一個題目達成意見統一,有的甚至收穫彈讚各半。
但又不得不説,公眾圍繞在作文題目上的爭訟,之於考生的為文壓力,又並無多少意義。這是因為,即便考生準確把握了題目內涵,但要在短時間內速構一篇文筆與邏輯俱佳的好文,著實不易。因此,考場外的眾生喧嘩,意義也只能止步于考場外。[詳情]
高潮:頻發的替考案
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出的《高考場上的神秘“考生”》新聞報道,河南省招生辦公室發佈情況説明稱,已查實違規違紀考生165人,其中替考127人。觸目驚心的河南高考替考事件,涉嫌的可能不僅僅是嚴重違紀,也可能構成違法犯罪。
自科舉時代,中國考場舞弊便屢禁不絕,以後反舞弊和舞弊一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關係。現代中國社會能跳出考場利益所製造的亙古不變的永恒引力嗎?我們知道這不是一個輕鬆的問題,僅靠嚴法遠遠不夠,但我們必須留下這個時代的進展。而且,我們也唯有從嚴法做起。[詳情]
尾聲:漫談高考狀元
“不炒高考狀元”的呼籲初衷非常美好,但不可否認其充其量只是一個提議,難説是道德約束,更妄談是制度硬規定。一些媒體之所以願意並大力炒作“高考狀元”,根本問題還在於社會的巨大需求,人們願意甚至迫切追逐這樣的新聞資訊,而迫切追求的背後,實質上就為享受到這些優質教育資源而儘早站好自己的位置。
如果我們的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能夠平衡佈局和豐富發展,人們不用費時費力,就能夠公平、順利的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也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在乎高考狀元出自哪及有關資訊,失去了讀者的必要關注,相關媒體也就沒有炒作相關新聞的必要。[詳情]
結局:終於輪到謝師宴
孩子考完了,本該好好放鬆放鬆,當家長的卻犯了愁,愁的是“謝師宴”該如何辦!一些學生、家長甚至是老師,在謝師的過程中過於強調物質,讓“謝師宴”變了味,變了質,乃至招致了各界的反感。比如一些學校舉辦的“謝師宴”,酒店要星級的,飯菜要最貴的,很容易在班級、考生和家長中間帶來攀比,它的負面影響也就越來越大。真正的“謝師宴”恰恰應該重感情,輕物質,宴席説到底只是給師生們提供了一個坐在一起交流感情,表達謝意的平臺和機會,大家吃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借這個機會表達出對老師的尊敬與感激。
正是一些謝師過程中的不正之風,讓本不帶有褒貶意味的“謝師宴”變得面目模糊,充滿爭議。謝師本無罪,宴請應有度,現在真正需要做的,讓“謝師宴”的重心落在“謝師”而不是“宴”上。[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