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冬夜漸暖 觀察 觀點中國
    11月16日清晨,貴州省畢節市一處垃圾箱內,發現5名10歲左右男孩的遺體。初步查明,這些流浪孩子因為在垃圾箱內生火取暖而中毒身亡。這五個9-12歲的孩子本該在家享受父母細心呵護,無憂無慮地生活。可他們卻流落街頭,蜷縮在城市角落,過著饑寒交迫的日子,為避寒而躲進垃圾箱,沒想到他們卻和安徒生童話中的小女孩一樣在取暖的幻想中飛向天堂。

·  保護、救助、教育,我們缺少制度嗎?

    這個類似現代版“賣火柴小女孩”的故事,讓無數人的心為之一凜。5個流浪兒的悲慘死亡,本不該發生。他們也有自己的父母親人,怎麼就淪落到蜷縮于垃圾箱裏取暖的境地?去年末,曾有過一份給流浪兒的溫暖的“紅包”——2011年年末,民政部、公安部等八部委聯合通知,開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專項行動,提出到2012年底,我國城市街面力爭基本實現無流浪的未成年人。

   相關的保護與救助法規與制度有《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和改進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的意見》。那麼,畢節這5個“街面上”的流浪兒,怎麼就沒有進入有關部門的救助視線?[詳細]

 

·  社會無為的旁觀,也是對冷漠的縱容

   事發當夜,當地最低氣溫為7℃左右。在這個並不算非常寒冷的天氣裏,卻發生這樣的悲劇,實屬人禍而非天災。有目擊者稱,孩子們曾在邊上拆遷工地滯留,住在用塑膠篷布、水泥磚和三合板簡單圍起來的窩棚裏。如果當地警方或救助站能及時發現並採取措施,悲劇當能避免。又或者,有路人多留個心,或當地有公益組織從事相關救助,也不會落到這個地步。然而,這種種能夠挽救他們命運的假設最終都未能變成事實,由此導致了悲劇發生。

   不難發現,“共同責任”常常變成了“共同缺失”而埋下隱患。[詳細]

   除此以外,那些圍觀者、那些聲稱“曾看見幾個孩子在垃圾箱裏撿到一個破舊皮球,在圍墻裏玩耍”的附近居民也應受到譴責:為何沒有人上前詢問一聲、關心一下呢?眾所週知,在歐美等國,就連聽到隔壁有孩子哭泣,鄰居都會報警。反觀中國,雖然悲劇發生後人人都痛心不已,但當自己遭遇類似事件時,卻往往容易成為路人甲。[詳細]

 

·   問責永遠都嫌太晚,停職絕不是事情終點

   慘劇經媒體披露後,在社會上迅速發酵,輿論紛紛將撻伐的矛頭指向公共部門的不作為,畢節承受的壓力之巨大可想而知。隨著調查的深入以及相關後續工作的展開,畢節對“流浪兒死亡”慘劇中的相關責任人啟動了問責。據報道,分管民政、教育的兩名副區長停職檢查並接受組織調查;免去相關區的民政局、教育局以及相關鎮領導的黨內職務,並提請免去其行政職務,同時責成免去兩名中小學校長職務。

   畢節官方對於輿論指責的反應及時,值得肯定。但是,問責不是“流浪兒死亡”慘劇的終點。從根源上挖掘這5名男孩死亡的深層原因,從而帶動宏觀層面上對流浪乞討人員制度的重新審視。[詳細]

 

·  到底是什麼讓他們受傷,讓我們悲痛?

   這些新聞事件的背後,是中國“初級階段”的一個問題側面:貧富差距與地區差距,客觀存在的法律真空,“城擠、鄉弱、村空”導致的農村凋敝,低俗商業文化四處滲透,而這種錯綜複雜的現實困境,正下移到最脆弱、最容易受傷的兒童身上,威脅著他們的身心健康。[詳細]

   這其中所涉及的少年兒童教育問題,以及更宏闊層面上的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保護問題,都是審視“流浪兒死亡”過程中無法回避的問題。固然,作為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畢節需要財政扶持的領域很多,有限的財力投入到重點領域,那些相對“微觀”的領域的財力就會捉襟見肘。同時,伴隨經濟社會發展的城鎮化進程,不可避免造就了一些“空心村”,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等“三留守”人員。如何切實維護“三留守”人員尤其是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需要公共部門從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公共服務均等化、讓發展成果惠及民眾更公平的層面上悉心考慮,週密佈局。守住社會公平的底線,公共部門責無旁貸。[詳細]

 

·   讓冬夜漸暖,為他們點亮愛的火柴

   在古代,流浪者尚可進入破舊的寺廟或祠堂避寒,而在今天的某些地方,甚至連僅能遮雨不能避風的高架橋下,都要安滿尖錐以使流浪者難以容身,更不用説為其提供溫暖舒適的容身之地了。

   要想從根本上減少類似的悲劇,還有望于有關部門從觀念上重新認識流浪者,重新認識流浪現象。要承認既有人因為貧病等各種原因不得不流浪,也要承認對於一部分人來説,流浪是其主動選擇的生活方式,更要承認,並不是簡單的送回原籍就可以解決流浪問題,在流浪的根源未解決的現實狀況下,務實地對流浪者進行救助,向其提供簡單的衣食甚至是住處,並且在其非自願的情況下不強制改變其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詳細]

 
相關閱讀
觀察 觀點中國
11月16日畢節市七星關區流倉橋辦事處環東路一垃圾箱內發現5名男孩死亡,年齡均在10歲左右。接到相關情況報告後,貴州省委省政府和畢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畢節市立即成立了工作組展開調查。
貴州五男孩事件
經初步調查,5名男童是因在垃圾箱內生火取暖導致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你認為造成這個慘劇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
往期回顧
標題圖片
十八大勝利閉幕
標題圖片
“光棍節”消費了誰?
標題圖片
聚焦實習生權益
    胡適曾説,看一個國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便是“看他們怎樣待小孩子”。我們承認,不是每個“小拉茲”都會變成百萬富翁,但起碼要讓他們有尊嚴地活著,不讓夢想過早的夭折。以此觀照,那種“天堂裏沒有寒冷,不用睡垃圾桶”的話還是少説為好。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