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陞官發財”之爭
近期,關於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在本校開學典禮上講到的“如果有人為了陞官發財來復旦學習將受到鄙視”這句話,引發了眾多媒體和網友的爭論。爭論雙方的焦點集中在“陞官發財”這四個字上。有説陞官發財沒有錯的,有説寒窗苦讀就為陞官發財是要遭人鄙視的。總之,爭論的雙方分別站在各自立場上同時體驗著“雞同鴨説”的無奈。
這場“陞官發財”之爭,其實由來已久,只是楊校長又將這場曠日持久的觀點博弈引開了具有時代性特徵的話頭兒。傳統社會對於“陞官發財”的不同解讀,其實是兩種不同價值觀、世界觀的對峙。由“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而派生出的民主形式的法治與封建社會科舉制度所滋生的“寒窗苦讀光宗耀祖”思想,分別是這兩種不同思想觀念的代表。歷史早有定論。那些名垂青史、以偉大思想和人格感染後世的偉岸身軀,成為這場眾説紛紜的勝出者。正是這些人,推動著歷史發展和時代進步,更以“不法古、不循今”的進取和擔當,成就著不同時代的偉業。
如今,一句出自大學校長之口的“如果有人為了陞官發財來復旦學習將受到鄙視”再一次將歷史之爭置於時代場景下。這是一場早有定論的爭論,所以討論結果並不重要。關鍵的問題在於,一句放之四海皆準的話,為何引發了這場時代的爭論?為何還有諸多反對和不屑的聲音?思想決定行動。就像一個人的言談舉止是這個人的思想寫照一樣,一個時代的主流輿論暗含著這個時代的內在思想,正所謂“言為心聲,行為心表”。
有人説“為陞官發財而上大學未嘗不可”,還有人反問“為陞官發財而上大學真的有錯嗎?”更有媒體陷入了“大學生該不該追求陞官發財”的思索……其實,這些不同的聲音,皆反襯了當下社會中客觀存在的蕪雜和怪異,這與楊校長“鄙視上大學為陞官發財”一説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全文
-
全國政協:“政府對必要的兒童藥品實行補貼政策,建立完善的合理用藥機制。” -
練洪洋:“兒童與成年人的區別,不僅是劑量的區別。中國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兒更是高達4倍,每年死於不良用藥的人中1/3都是兒童。”
-
北京市紀委一位紀檢幹部:“以前出現過這樣的情況,要不是受賄人自己交代,我們很多紀檢幹部可能並不知道一副眼鏡架也有幾百萬元的。” -
舒聖祥:“充滿偶然的奢侈品穿戴反腐只是最低級的反腐,是沒有更多資訊渠道的網民無奈使用的監督方式,而對於專業的反腐部門而言,理當更有技術含量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