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的命運
在一片譴責、警告、威脅聲中,朝鮮依舊固執地把光明星3號衛星發射升空,但結果卻還是以失敗而告終。冒天下之大不韙而最終卻一敗塗地,這也許是許多國家最為期盼的一種結果了。美國無需再擔心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神話的破滅,南韓政府不再惴惴于“不作為”的譏諷聲中,而根本沒有攔截能力卻喊出大話的日本政府則更無需擔心穿幫的問題。不管怎樣,朝鮮衛星發射失敗後,南韓、日本及美國等國終於長出了一口氣。
我們知道,這並不是朝鮮第一次衛星發射失敗。1998年和2009年朝鮮先後發射“光明星1號”衛星和“光明星2號”衛星,也都以失敗告終,這顯示朝鮮的相關技術並不過關。那為何還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發射呢?
對內來看,2012年是金日成誕辰100週年,也就是朝鮮的“太陽節”,需要有一定影響力的慶祝活動;同時2012年又是金正日生前提出的邁向“強勢大國”的關鍵之年,發射衛星也是金正日生前的決定。而對剛剛上位的金正恩來説,必須經歷一次與國際社會的對抗,這樣才能給朝鮮國內的強硬派一個交代,並在國民面前樹立自己的威信。雖然衛星發射失敗讓朝鮮在面子上不大好看,但並不會對朝鮮國內政局産生太大的影響。其實無論成功與否,這一發射都已成為其鼓舞國內士氣、凝聚軍內黨內國內民意的“強心針”。而外界的質疑和譴責,更會成為國內動員、同仇敵愾的工具,和進行新一次核子試驗的藉口。
對外來説,自金正恩上臺之後,國際社會都對朝鮮半島的未來局勢懷著各種各樣的猜想,“糧食比子彈珍貴”的言論讓人隱約感覺到,金正恩這位在西方受過教育的年輕人不同於他的父親金正日,也讓人對朝鮮的“改革開放”充滿期待。然而此次發射衛星風波,卻讓人們看到,金正恩已完全從其父親那裏繼承了“製造緊張局勢,然後以此為籌碼從中獲利”的的拿手絕活。所以,金正日時代朝鮮的“危機邊緣”戰略,還會在金正恩時代繼續上演。
全文
-
天津的哥馬志剛:“我不偉大啊,我掙錢比您容易。” -
鄧為:“我們期望,這樣的故事不僅僅是在微網志上傳頌的佳話,而是能夠歸於現實,在這份溫馨與感動裏,人人都可以找到自贖和力量,並有‘我不偉大’的點滴行動,如此,社會道德才可以得以凈化和昇華。”
-
小學一年級語文考試中的上海一名小學生:“我不會讓梨。” -
王傳濤:“不進行道德綁架,不將道德分數化、小數點,應該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個常識。教育不能搞得太虛假,如其不然,學會虛偽就不只是這些孩子的悲劇,而可能會成為整個社會的悲劇。”
-
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東京政府決定從私人手中購買釣魚島。” -
張智新:“石原慎太郎的‘無稽之談’,中日兩國人民早已見怪不怪。其主張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而其言論更像是一齣政治脫口秀,而非一個負責任政治家的正式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