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穩健”依然是中國貨幣政策主基調
    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成功地採取了所有經濟刺激計劃,中國經濟在全球率先復蘇,而且復蘇的力度比較強。在這種情況下,也會有一定的負作用,就是説物價指數會有所上升。為了應對通脹壓力,我們決定採用穩健貨幣政策,這是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以及復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密切相連的。
韓立岩
韓立岩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離岸市場的壓力,人民幣市場化在2012年會有大的步驟,人民幣在岸市場的基準利率將形成。
穩健貨幣政策不能變
面臨複雜局面,穩健而留有餘地
面臨複雜局面,穩健而留有餘地
    管理層要緊密觀察歐美經濟的穩定性和復蘇中的波動,這直接關係中國外貿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事實上,歐債危機的變數依然很大,很難預料今年沒有大衝擊出現;而美國在復蘇跡象出現後,失業率改善止步,房地産指數又有下探的可能。這就為出口的增長設下障礙。而就國內而言,通脹治理是主要目標。

“穩健”取向,密切關注經濟運作具體情況

    2012年要保持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還將面臨不少挑戰和困難。貨幣金融的經濟職能在於保障和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也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要實現“穩增長”的目標,貨幣政策就必須提高對經濟運作中各種現象的追蹤監測程度,根據變化趨勢,有針對性地、靈活地選擇適當的工具及時予以應對,以減弱負面因素對“穩增長”的影響程度。

談CPI下降就可放鬆貨幣政策為時尚早

    過去多年時期裏的負利率存在,事實上已使市場對寬鬆貨幣政策形成了一定的依賴。如果在當前利率剛剛轉正就急於作出放鬆貨幣決策,不僅會強化市場對寬鬆貨幣政策的依賴預期,還會對國內經濟增長方式與經濟結構的轉變造成不利、甚至阻礙性的影響。

“調數量”與“調價格”

貨幣放鬆趨於謹慎

    未來在對流動性的調節上,央行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仍持謹慎態度,相較而言,更傾向於使用逆回購這種短期調節工具來調節流動性。由於物價暫無通脹和通縮之虞,短期內利率工具或仍將按兵不動,而是通過商業銀行貸款利率的波動幅度實現自我調節。

央行“貨幣雞湯”旨在經濟維穩
    央票與存準率是央行調控貨幣數量的主要手段。中國沒有債券市場控制利率市場,在利率市場化傳導機制建立之前,央票與存準率是目前央行最直接、最有效的調控手段。如果銀行間拆借利率出現大幅度飆升,央行將通過減少央票發行或者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方法,向市場釋放更多的資金;相反,當銀行間拆借利率急劇下降時,可以肯定央票的發行將會增加。
貨幣政策不必過於依賴“調數量”
    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可以相對增加貨幣供應量,從而為“穩增長”增加一定的擴張動能。但是,我們同樣必須承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作用僅限于“宏觀總量”,而起不到“微觀品質”的作用。也就是説,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所形成相對擴張的信貸規模,這部分由此相對增加的信貸供應量,因缺乏貨幣價格層面的信號,導致銀行和企業均難以基於財務成本進行評估。從而信貸規模相對增加的結果,仍將以大中型企業受益為主,而很難流到急需資金的小微企業。

金融改革步入深水區

利率市場化改革僵局該如何打破
利率市場化改革僵局該如何打破
    利率市場化的改革不是條件成熟不成熟的問題,而是如何突破現有的利益與制度障礙的問題。因為,扭曲了基準利率的制度不僅會導致整個金融市場資源配置的嚴重無效率,也是一種為少數人利益服務的財富轉移機制。而這種機制的利益關係的路徑相依已成了推進利率市場改革的最大障礙。

金融改革,“三化”問題環環相扣

    當前,我國金融體制改革進入新一輪深水區,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化和人民幣國際化都包括其中,不能説誰是核心誰不是核心的問題,只能説這“三化”問題環環相扣,需要統籌兼顧、穩步推進。儘管從縱向來看,我國金融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與經濟發展對金融的需求相比,目前我國金融發展仍然滯後於經濟發展,處於“需求追隨”階段,為了促進金融業更好更快地發展,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未來我國金融改革的大方向應該是繼續加快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促進金融的深化和廣化。

見微者,知天下微 評

往期回顧

    從傳統的貨幣政策理論和實踐來講,各國的貨幣政策通常都是針對國內情況的。但本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貨幣政策和整個國際經濟形勢,以及金融危機的爆發和復蘇的過程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了。因此貨幣政策的制定,在最近這五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過程中,與國際經濟形勢的關係非常密切,甚至主要取決於國際經濟形勢。

中國網觀點中國  |  編輯:戴麗麗
中國網專家部落格  |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