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12期,總第12期 / 10月21日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當我們談論道德時,我們要討論的遠遠不止道德本身。
格達費臨死前,還在大喊:“我是你們的父親,你們不要殺我!”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選擇了用“倫理道德”來為自己辯護。可惜他受到的待遇與期待截然相反,不僅家破身亡,據説死前還受到虐待。
權力之下,一切道德、傳統、文化等都變得扭曲,在原本的領域中無能為力,淪為社會的裝飾品。權力之下,永遠不會有孤立的經濟繁榮、國富民強,它介入不了屬於每個人私有領地的內心世界。
細雨下,58歲的拾荒阿姨陳賢妹抱起了血泊中哭泣並微弱掙扎的小悅悅,並由此引發了一場全社會的道德討論。但18名路人是道德淪喪的替罪羊嗎,道德淪喪是小悅悅不幸事件的罪魁禍首嗎?
法律應是社會運作的最基礎的法則之一,但一部見義勇為法解決不了所有問題。很多時候,人們的恐怖並未因為有法而減弱,受害者的恐慌來自於對社會保障不利擔憂;交通肇事者的恐慌,則隱含“撞傷不如撞死”的思路;而路人的冷漠,則來自法律的缺位。在法治不彰、權利迷失時,妄圖用道德包攬所有解決方案,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人們要明白什麼是對與錯、好與壞、榮與辱、先進與落後,然後堅守基本的價值觀和準則,之後互相之間才會有信任,産生凝聚力。當彼此信賴的人們擁有共同的底線時,道德就誕生了,而信仰也會開始萌芽,每個環節都不可或缺。
全文
-
北大副校長吳志攀:“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北大法律系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北大替你賠償!” -
楊月輝:“從傳播效果來看,‘校長撐腰體’比官媒主旋律道德説教要強許多。而傳播的內容,使得攙扶老人的‘成本’幾乎為零。但是,筆者擔心撐腰體的娛樂化意味將會消解掉我們所期待的效果。”
-
西安一名一年級學生:“哥哥姐姐們都是紅領巾,我覺得綠領巾不好看,可是不戴的話老師會批評。” -
王石川:“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説‘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們的某些教育工作者,缺的豈止是愛?還缺乏尊重,缺乏寬容,缺乏理解,缺乏人性,缺乏教育的藝術……”
-
國博有關負責人:“辦婚禮的是國博內部職工,不存在市場操作的費用問題。” -
禾刀:“國博到底是否有意對外承攬婚宴,調查並非難事。因為龐大的裝修工程不是一兩天便恢復得了,關鍵在於監管部門是否履職盡責,一查到底。從爆料到迅速否認,足證國博有知此舉不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