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咖啡豆的背後

重慶:改變世界咖啡貿易格局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莊冠蓉

不沿邊、不靠海,不産一粒咖啡豆的山城重慶,竟然叫板世界咖啡業的定價權,打造全國最大、世界第三咖啡交易平臺。開業至今短短十個月,重慶咖啡交易中心累計實現咖啡現貨交易額52.68億元人民幣。是什麼力量讓這個看似“異想天開”的夢想一步一步走向現實?   

借“一帶一路”開放的春風

採訪中,作為咖啡交易中心實際大股東和管理者,重慶市能源投資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重慶能投集團”)董事長馮躍告訴記者,除來自於企業供給側改革的倒逼外,更重要的是借力“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開放的春風。

過去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分別為重慶點讚,明確重慶戰略定位為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口岸高地、內陸開放高地,把重慶放在了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層面來考量。重慶承東啟西、聯通南北,處於三大戰略連接點,在地緣政治經濟中無疑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而生性火辣、堅韌的重慶人也是不負眾望,在融入全球市場體系的過程中,逐漸搭建起了服務中西部市場和國際市場的城市核心功能體系,包括兩江新區、中國(重慶)自貿區、中新(重慶)示範項目等開放平臺體系;鐵路、水港、空港三個“三合一”開放口岸體系;以“渝新歐”國際鐵路、長江黃金水道等為代表的開放通道體系;以簡政放權、服務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並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政策體系。   

做大做強中國咖啡産業的藍圖躍然紙上

嗅到商機的中國咖啡龍頭企業雲南德宏後谷咖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宏後谷咖啡”)和正在尋找轉型升級的重慶能投集團一拍即合。

德宏後谷咖啡已有超過20年的國際貿易經驗,積累了很多國際客戶資源,而重慶能投集團同樣也在國際市場耕耘已久。強強聯合,一個做大做強中國咖啡産業的宏偉藍圖躍然紙上。2016年6月16日,重慶咖啡交易中心成立,將打造中國最大的咖啡電子交易平臺、咖啡(跨境)電商平臺、咖啡産業鏈融資增信平臺以及中國咖啡交易結算中心和咖啡大數據中心。

但不沿邊、不靠海的重慶能承擔起這樣的雄心嗎?會不會像有些交易中心,最後變樣了,背離初衷?馮躍分析道,很多人都認為,咖啡交易要以咖啡生産為基礎,這是認識上的誤區。紐約、倫敦並不生産咖啡,但卻是世界知名的咖啡交易中心,巴西咖啡暢銷全球,但因金融、貿易等多種因素的限制,沒有足夠的條件和基礎成為世界級的咖啡交易中心。

馮躍説,“中國正在形成一個大的咖啡消費市場,每年以20%的速度在增長。就重慶而言,不僅緊鄰咖啡生産大省雲南和佔世界咖啡産量三分之一的東南亞地區,通過長江黃金水道、東盟國際公路物流大通道等,既可輻射中國,又可聯通咖啡原材料境外供應方越南等地,還可通過‘渝新歐’國際班列運輸直達歐洲。”馮躍算了一筆賬:取道“渝新歐”從重慶直達德國杜伊斯堡,全程11000多公里,僅需13天,比江海聯運節省30天,比空運便宜4/5。   

爭取世界咖啡定價權

重慶咖啡交易中心下一步的想法是充分利用現貨基礎,不斷吸引種植、加工、貿易企業通過平臺交易,通過跟東南亞、越南、印尼、新加坡相關企業的深層次合作,做大交易量,逐步改變國內咖啡行業小、散、亂的現狀,爭取咖啡定價權,服務産業發展。

目前,咖啡交易主要由歐美發達國家主導,作為國家大宗貨物,咖啡的定價權被他們掌握,同品質的咖啡,國內每磅價格要低15—20美分,10噸就相差幾千元。對在咖啡生産和銷售中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雲南咖啡種植、加工等産業來説,受制很大。業內人士表示,“由於沒有自己的標準和話語權,同等品質的雲南咖啡在國際市場交易就要比哥倫比亞咖啡的價格低2—3倍。”

重慶咖啡交易中心的成立,可為中國咖農提供資訊發佈、公平議價、公開交易、資金保障渠道,解決咖農資訊不對稱、價格話語權弱、缺乏推廣平臺等問題,有效促進咖農增收,促進國內咖啡産業健康發展。通過輻射中國、東南亞乃至整個亞洲的咖啡市場,或可為中國咖啡定價扳回一局。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