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運戰略支點識別

發佈時間: 2017-04-18 16:42:56 | 來源: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王成金 陳雲浩 | 責任編輯: 劉芳奇

關鍵詞: 航運戰略支點,戰略樞紐,戰略通道,戰略海域,中國,一帶一路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聯繫越來越緊密。海運作為國際貿易的主要承擔運輸方式,在全球貨物運輸中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我國80%以上的外貿出口貨物以及90%以上的石油和鐵礦石等戰略性物資進口均由海運來承擔,因而如何保障我國境外航運安全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這也是“一帶一路”建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在複雜的航運網路中,部分區位由於某些特定條件而成為戰略支點,對全球性或區域性航運網路組織和運營具有控制中樞作用。長期以來,學者們從不同領域或不同角度剖析了這類支點的戰略意義。樞紐港口作為航運網路的“制高點”,受到許多學者的關注,安筱鵬和韓增林等人分析了國際樞紐港的形成機理與發展模式,Baird考察了樞紐港的規模經濟,而Song分析了樞紐港之間的競爭。航運通道暢通與否成為各國家保障戰略物資和國際貿易運輸安全的關鍵,李兵論述了海上戰略通道的地位與作用,趙峰考察了戰略海峽的特徵、分佈及意義。經略好航運通道對國家安全具有戰略意義,王歷榮和梁甲瑞關注主要航運通道對我國的戰略影響,杜婕和仇昊考察了航運通道的利益關係。部分學者針對某些熱點海域、海峽、節點進行多方位地分析。例如,史春林等人探討了霍爾木茲海峽對石油運輸的影響,蔡梅江與李震關注巴拿馬運河擴建對航運市場的影響。航運通道事關國家安全和核心利益,賈大山等人、陳佳雲對海上資源運輸、通航環境進行了安全評價。對航運戰略支點的識別,鮮有學者關注,只有少數學者進行過定性分析。王成金曾採用航運企業船期表對樞紐港進行量化識別。

綜合來看,既有研究關注了樞紐港與航運通道的分佈及戰略價值,但未能從航運戰略支點的視角給予系統分析,如何科學識別與構建戰略支點仍是頗有意義的學術問題。有鋻於此,筆者力圖界定航運戰略支點的科學內涵與識別方法,在全球範圍內進行量化識別,揭示其空間分佈格局與規律,為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順利推進提供科學依據。

概念與方法

 航運戰略支點是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才逐漸為學者們所關注的術語,具體是指航運網路中對航運組織具有控制性或遏制性、能有效發揮全局性或關鍵性支撐作用的區位。其功能是否正常發揮直接影響著航運網路的暢通與運轉,因此往往是多數航線必經之地和諸多利益交匯之地,在經濟與安全方面具有戰略價值。隨著空間尺度的變化,航運戰略支點的囊括範圍也有所不同。從經濟地理學的視角,可以從點、線、面三個角度去考察航運戰略支點的科學內涵,將其分為航運戰略樞紐、航運戰略通道、航運戰略海域。在空間上,戰略樞紐、戰略通道與戰略海域存在相互疊加、交融分佈的關係。對於不同類型的航運戰略支點,其科學內涵、空間形態、職能結構都有所不同,其識別與評價方法也不同。

航運戰略樞紐識別是從點狀港口中篩選出具有戰略意義的樞紐港

筆者採用航運網路組織模型和首位聯繫度識別戰略樞紐,選用數據為全球主要航運企業的船期表,研究樣本覆蓋全球500多個港口。不同層次或等級的戰略樞紐對全球航運網路的控制意義與作用不同,筆者採用指標體系評估各戰略樞紐的等級,評價指標包括港口貨物吞吐量、航運航線、航班頻次、通達港口數量、運輸聯繫規模和首位港口數量

航運戰略通道識別是從全球範圍內篩選出具有戰略意義的海峽、運河及狹窄航道

筆者主要採用指標評價法。表徵航運通道戰略價值的方面有航運能力、航道水深、戰略物資、區位條件等,具體選擇貨物/船舶通過量、航道水深、戰略物資(包括鐵礦石、石油、煤炭)運量、經濟區連通性等指標。研究樣本為世界主要的海峽與運河,基本參數數據來源於網路,貨物運輸與船舶通過量數據源於美國能源資訊署、英國勞氏海事情報、各運河管理局。

航運戰略海域識別是從全球二級航區中判別出具有戰略意義的通航海域

筆者主要採用指標評價法。戰略海域的主要表徵方麵包括政權破碎性、航運通道選擇性、航運基地選擇性等,具體選擇政權數量、島嶼與海峽數量、樞紐港數量等3個指標進行分析。上述各指標的權重均採用層次分析法進行測算設置,各指標加權求和後得到各區位的戰略價值得分。

1   2   3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