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正文

來自兩會的視頻邀請丨除了快樂,“雙減”的底牌是什麼?

文章來源:中國網 發佈時間:2022-03-08 17:29:15 作者:董小迪 責任編輯:蔡曉娟 魏婧 張艷玲

   中國網3月8日訊 自去年下半年我國部署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下簡稱“雙減”)以來,“雙減”工作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教育部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線下學科類培訓機構壓減已超九成。

“雙減”下一步該往哪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釋放了哪些關於“雙減”的新信號?如何理解“雙減”的療效?對此,中國網記者專訪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地方教育史志研究會副會長儲朝暉,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重慶市謝家灣學校校長劉希婭。

儲朝暉認為,“雙減”中有關校外培訓的問題已得到解決,今年,“雙減”的主要方向應轉向學校效能的提升以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換,讓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

在他看來,校內減負的難度遠高於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對學生單一的評價標準和學校之間在品質、效能、教育教學資源等方面存在的不均衡,是造成校內減負長期沒有明顯效果的深層原因。

“單一的評價標準意味著學生要按同一個標準排隊,想排到前面就要想辦法提高分數。”儲朝暉認為,用考試分數評價學生的方式是相對落後的,也是造成學生負擔的關鍵。

“雖然我國發佈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強調要綜合方案、增值評價、過程評價,但從整體上看,依然沒有有效利用增值評價、使用過程評價,我國現行的評價方式依然不是綜合評價。”儲朝暉説。

劉希婭對此也有相似的看法:“我希望未來評價機制能進一步完善,讓家長看到不去補習班、不刷題、不機械訓練,一樣可以給孩子帶來好的學習狀態和學習結果。以此引領家長走向更加科學的育兒之道,引導學校的教育教學行為更加尊重孩子們的成長規律。”

“至於教育均衡的問題,我覺得起點還是要把義務教育的權利平等,即不管在城裏還是在鄉下,每個孩子都有平等享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儲朝暉注意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被納入了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

如何實現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要求?對此,儲朝暉認為,首先要正確理解“城鄉一體化”。他指出,部分地方將城鄉一體化理解成了鄉下沒學校就到城裏來上,導致這些地方把教育資源的補助放在城裏,實行的是以城市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城鄉一體化。

“在義務教育的資源配置上,城鄉一體化不應存在重點與非重點區域,大家都是平等均衡的。真正的城鄉一體化,要以居民的居住地來衡量,老百姓住在什麼地方,就應該就近提供義務教育的條件,讓老百姓感到在家就能獲得優質的義務教育。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推動義務教育均衡。”儲朝暉強調。

此外,儲朝暉還強調,各地一定要明確,“優質均衡”就是起點要高,把品質都是優的教育提供給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而不是開不同等級的學校。

談及“雙減”的療效,劉希婭認為,“雙減”對促進教育公平起了很大作用。過去家長把精力都投到校外補習班中,這其中存在很多不公平因素。“雙減”給家長帶來了安全感,讓他們回歸理性,回歸學校、家庭來教育好孩子,有利於公平的推進。

“此外,從校內角度看,‘雙減’實際是要促進學校的內涵式發展,促進學校教學品質的提升。雖然學生的作業和負擔要減少,但社會對學校育人品質的要求並沒有降低。這會讓學校更多地立足於孩子的立場去研究教育教學,提質增效。”在劉希婭看來,“雙減”給家長、老師帶來了全方位的思考和改變,她相信隨著相關評價體系的調整和完善,“雙減”將更深層次地促進校內教育的公平。

《來自兩會的視頻邀請》|中國網出品

總監製:楊新華

監製:蔡曉娟

編導/視頻:魏婧 吳聞達

策劃/記者:劉佳

文字:董小迪

剪輯:趙超

包裝:周海偉

兩會要聞

圖片新聞更多>>

直播更多>>

全媒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