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肖又香
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指出,經過艱苦努力,我國以佔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從當年4億人吃不飽到今天14億多人吃得好,有力地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
“以佔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這樣的成就令人振奮。”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樂安鎮青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肖又香表示,成績來之不易,成果還要繼續鞏固拓展,在糧食安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工業化水準提高,物質資源越來越豐富,但這並不意味著吃飯問題可以忽視,也不能指望依靠國際市場來解決。我們要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齊心協力,以我為主,牢牢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裏。特別是要真正把耕地保護當事業,把耕地保護當家業。”肖又香代表説。
“要進一步把糧食安全與農業發展有機結合到一起,要求我們在政策約束、觀念轉變、産業發展等多個方面形成合力。”肖又香代表表示,要未雨綢繆,立足國內,確保産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在思想層面上,要積極加大宣傳力度,引導農民群眾樹立正確的耕地保護觀念;在政府層面上,要通過獎勵耕種、處罰拋荒等措施強化耕地保護的激勵與約束;在産業層面上,要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增加土地效益,改善農業生産條件,以産業帶動“耕業”。(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覃皓珺)
全國人大代表李玉剛
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強調,要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主産區、主銷區、産銷平衡區要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要優化佈局,穩口糧、穩玉米、擴大豆、擴油料,保證糧食年産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進一步抓好糧食生産指明瞭方向,我們要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在糧食等重要農産品供給上體現責任擔當。”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副省長李玉剛表示,在確保糧食安全上要做到耕地面積穩中有增、糧食播種面積穩中有增、糧食單産穩中有增。同時,要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做到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
在談及如何“擴大豆”時,李玉剛代表介紹,在擴大大豆生産、提高大豆自給能力上,重點在4個方面下功夫:在玉米主産區適度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在米豆輪作區穩步增加大豆種植面積;新增耕地面積以大豆種植為主;在超采地下水區域的非灌區範圍內探索“稻改豆”,堅決完成擴種大豆1000萬畝、增産26億斤的任務。
李玉剛代表還表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主要裝中國糧,就一定要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我們要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高標準建設黑土農田和黑土地保護示範區,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芃達)
全國政協委員馬忠明
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這是站在統籌兩個大局的戰略高度,對耕地保護工作提出要求。”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馬忠明説。
長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始終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持續加大耕地保護力度,強化耕地保護主體責任,嚴格落實佔補平衡,嚴守耕地紅線,為我們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奠定堅實基礎。
“當前,我國耕地保護仍面臨諸多挑戰。我們既要穩定當下的種糧面積,也要做好長遠的‘藏糧于地’。”馬忠明委員表示,必須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用途管制,規範佔補平衡,強化土地流轉用途監管,推進撂荒地利用,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
耕地保護不僅是數量上不能突破紅線,品質上也要持續提高。馬忠明委員表示,要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産業帶,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分類改造鹽鹼地,加快提升耕地品質。
加強耕地保護,還必須明確責任主體。馬忠明委員表示,要採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全面壓實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讓各地政府真正擔負起耕地保護的職責。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為我們指明瞭工作方向。”馬忠明委員表示,要主動作為,在提高耕地品質和土地生産力、提高糧食和其他農産品單産和品質上下功夫,為端好“中國飯碗”作出貢獻。(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華林)
全國政協委員燕瑛
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強調,種源安全關係到國家安全,必須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副主席燕瑛説,這一重要論斷,深刻闡釋了推動我國種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意義,要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化為種業發展的具體實踐,堅決打好種業翻身仗。
燕瑛委員説,近年來我國種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的要求相比,仍有短板弱項,主要表現在對種源重要性的認識和保護不足,種源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高,部分農作物和畜禽品種種源對外依賴度高,單位産量和生産性能有待提高,商業化育種體系不健全,缺乏種業龍頭企業等。
“打好種業翻身仗,技術是核心,企業是關鍵,資金是瓶頸。”燕瑛委員認為,補齊這些短板弱項,要立足未來全球種業競爭,完善産業技術與政策。在技術層面,要加快種業數字化轉型速度,大力推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在育種技術領域的應用,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
在政策層面,要進一步優化種業創新政策,加快實現種源自主可控。燕瑛委員表示,要進一步健全配套政策,優化種業創新環境,加大種質資源保護力度。要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健全品種審定和智慧財産權保護制度,以創新鏈建設為抓手推動我國種業高品質發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祝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