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雙減”是政協委員們履職建言的高頻詞彙。“雙減”後,孩子的時間怎麼用?學校如何提高教學品質,豐富課後服務內容? 這些“雙減”政策落地後遇到的問題,成為政協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劉月寧常年從事藝術教育,她認為推動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升級,雙減能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領域,找到學習的快樂。
全國政協委員 劉月寧:因為我是覺得興趣對個人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覺得孩子們可以全面發展,但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一門孩子們自己喜歡的、有興趣的願意做的事情,就會培養孩子們的持久性、一個集中力、一個目標性。
在落實“雙減”政策的同時,教育部也在推動“雙增”,即增加學生參加戶外活動、體育鍛鍊、藝術活動、勞動活動的時間和機會,實現以“雙減”帶動“雙增”,“雙增”促進“雙減”,為國家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認為,雙減後在提升學校教育品質的同時,應該充分利用好社會上優質的教育資源。
全國政協委員 王春法:校外優質教育資源豐富多樣,既有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機構,也有體育館、運動場等不同的運動場所都應該充分利用起來。以中國國家博物館為例,我們既有充分反映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綿延不絕和燦爛輝煌的各種歷史文物資源,也有反映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代表性物證,三種文化同時並存,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和紅色基因交相輝映。學生們來到這裡,可以切身感受到歷史、文化、藝術等多方面的熏陶,從小都培養起身為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讓文化自信深深融入血脈之中。
來自青海民族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的全國政協委員李莉娟,在調研西部地區基礎教育、社會工作等方面時發現,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雖然學生學業負擔、家庭教育支出有效減輕,但是如何在“雙減”的背景下不減學生的核心素養,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全國政協委員 李莉娟:我提出來的一方面就是要加強教師教育情懷的培養,教師職業道德和教師研究能力的培養,同時我也希望在具體的課程設置中間,能夠加大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包括歷史、政治、社會學、心理學等等這些方面的課程的培養的話,那麼到了他(教師)走向工作崗位的時候,他的整體的素質會得到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