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正文

湖北這位小學副校長,亮相“代表通道”

文章來源:湖北日報  發佈時間:2022-03-08 11:21:18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金秋

3月8日

“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當天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龍舟坪鎮花坪小學副校長劉發英

走上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代表通道”

現場媒體記者提問:回望堅持了16年的教育扶貧工作,您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和難忘的人和事?

“真切地感受到,網路有界,大愛無疆。”劉發英説。

1991年師範畢業後,劉發英主動申請到全縣最貧困的黃柏山鄉支教。山裏孩子上學難,就著馬鈴薯鹹菜就是一頓飯,她看在眼裏,疼在心裏。為了不讓孩子輟學,她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他們。

“一個人的力量實在太有限!”2005年,劉發英試著在網上發出了第一封求助帖子,她説,沒想到竟然得到了愛心人士的回應。

2010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援下,劉發英創辦了英子姐姐助學網站,組建助學團隊,幾乎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在助學上。

“16年來,不管山高路遠,我們一直堅持實地走訪貧困學生家庭。我們堅持‘一對一’公開透明助學,用行動兌現了‘不從善款中提取一分錢’的承諾。”她介紹,180多本愛心賬本裏,詳細記載了每一筆助學款的來歷和去向。

截至今年2月底,英子姐姐團隊與2000多名國內外愛心人士結緣,籌集助學善款2900多萬元,讓4300多名困難學生上學讀書,其中有1500多名受助學生考上大學。

“一路走來,我常常被感動包圍。”現場,劉發英講述了江蘇常州退休老人戴先生的故事——

2015年10月,戴老搜索到英子姐姐助學網站,進行試探性資助。短短一個月時間內,老人先後匯來23萬餘元助學款,資助了12名貧困學生。

“戴老告訴我,他被查出患有直腸癌,擔心等不到孩子們畢業的那一天,請我來替他完成助學心願。另外,他還有一個心願,想捐助200萬元設立英子獎助學金,獎勵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劉發英説。

2016年3月,劉發英去常州看望戴老,在病房裏,她和戴老簽訂了英子獎助學金捐贈協議。如今,獎助學金已經連續發放5年,98名品學兼優的學生獲得獎勵資助。

“許許多多走出校門的受助學生,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更讓劉發英欣慰的是,受助學生小娟大學畢業後,主動申請到長陽偏遠學校支教,還加入了英子姐姐助學團隊;受助學生曉琳大學畢業後,每年都會資助貧困學生。

“我覺得人一輩子最大的成就和自豪,是為他人、為社會認真做好了一件事!”她説,將銘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在愛心助學的道路上繼續守護孩子們的夢想,讓山裏的孩子擁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

劉發英:“代表通道”未完待續的故事……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專訪劉發英,深挖她30餘年愛心助學歷程中這些未完待續的故事。

走訪學生路上險些跌下懸崖,劉發英堅持走助學路——

“不能因我的困難,讓困難學生上不好學”

從1991年到貧困山區黃柏山鄉支教,31年來,對於助學這件事,劉發英從未後悔。儘管,其間她與家人經歷過生死考驗。

“車子差點從懸崖邊掉下去,現在想想都後怕。”劉發英回憶7年前,她與團隊走訪位於長陽偏遠山區九龍村貧困學生家庭的驚險經歷。

當天一大早,劉發英從縣城出發,坐了將近4小時的船到達資丘鎮,然後改乘麵包車前往九龍村。

“那時盤山公路非常窄,坐在車上感覺懸崖就在旁邊,我們盯著前方,大氣不敢出。”劉發英説。

學生家在深山上,沒有大路可尋,劉發英不得不請當地人騎摩托車載她前往。一個急轉彎處,摩托車打滑側翻,他們連人帶車差點掉下懸崖去,顧不上身體疼痛,劉發英接著趕路。

受捐助學生的家大多住在深山,不管山高路遠,劉發英都這樣堅持實地走訪。

“只有到了實地,才能獲取學生準確資訊,也才能真正了解到每一筆資助對他們來説多麼珍貴。”劉發英説。

這些年,劉發英家中頻遭變故,生活和工作的巨大壓力,也曾讓她産生放棄的念頭。“看到孩子們獲得資助時的笑臉,聽到他們考上大學的喜訊,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劉發英説,“不能因我的困難,讓困難學生上不好學。”

2020年,國家級貧困縣長陽縣脫貧摘帽,多年的教育扶貧,當地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入學率、貧困生教育資助率、“雨露計劃”政策覆蓋率均達到100%。

“現在困難學生都上得起學,我們正在思考如何讓他們能上好學、有盼頭。”她説。

如今,“英子姐姐”助學團隊探索開展以獎代助,對品學兼優的困難學生發放獎助學金,激勵他們奮發向上。她本人也獲得“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等榮譽稱號。

病床上,戴老簽下200萬元捐贈協議——

“希望我子承母業,繼續愛心助學”

“時間太短了!戴老對我的影響,用3分鐘講不完!”劉發英至今記得第一次與戴老見面的場景:一個小夥子一手舉著“長陽英子團隊”的接機牌,一手攙扶著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

“這是戴老做手術後第一次下樓,堅持要來接我。”劉發英回憶,事後他兒子才告訴我,在火車站等待她的半個小時裏,他陪父親來來回回去了5趟廁所。

當天,接上劉發英後,幾人簡單吃了飯,便開始談捐助的事情。那之前,戴老已先後捐款23萬餘元資助了12名貧困學生。

“戴老詳細詢問每一個受助孩子情況、每一筆匯款用途,事無巨細。”劉發英説,得知有孩子家房屋破舊,他還主動提出要多資助些補貼家用。

聽著他事無巨細的囑咐,劉發英説,那一刻,她深深被戴老助學的熱情與堅持感動,也讓她更加堅定做好這份助學事業,認真對待每一筆善款。

2016年3月,劉發英帶著兒子覃飛鷗去探望生病住院的戴老。病床上,戴老簽下了200萬元英子獎助學金捐贈協議。

“戴老對我説,他兒子將繼承他的捐助事業,也希望我子承母業,繼續愛心助學,讓這200萬元幫助更多的學生。”覃飛鷗説。

如今,覃飛鷗也是“英子姐姐”助學團隊中的一員,並曾主動申請到距長陽縣城近4小時車程的璞嶺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走訪幫扶困難學生,發放助學款。

去年9月,我省發佈《關於推進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通知》,要進一步完善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學段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提高資助數據品質,持續推進精準認定、精準資助。

“鄉村振興,教育是關鍵,它承載著傳播知識、塑造文明鄉風的功能,也為鄉村建設提供了可持續的人才支撐。”覃飛鷗説,愛心助學的這根接力棒,他一定會接好。

哺乳期,覃春娟帶著女兒山區支教——

“重回大山,是為了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得知劉發英走上“代表通道”,講述“娟子”的故事,覃春娟激動不已。

“英子姐姐是我的人生燈塔,在我困難時,她的這份溫暖治愈了我。我也希望延續她的路,讓更多鄉村孩子感受國家和社會的溫暖。”覃春娟説。

覃春娟從小父母離異,2011年,她初中畢業,此時母親突患重病,無力支付學費和醫藥費。“當時媽媽含著淚對我説,娟子,這書咱恐怕是讀不成了。當時我也哭了。”她回憶。

劉發英得知情況後,一邊幫忙籌集醫藥費,一邊將資訊發在“英子姐姐”助學網上,很快有愛心人士願意資助覃春娟3年學業。

中專畢業後,學習學前教育的覃春娟回到出生地長陽賀家坪鎮幼兒園教書,隨後申請到邊遠的白沙驛村小學附屬幼兒園支教,帶著她11個多月、還在哺乳期的女兒。

“重回大山,是為了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幼兒園只有1個專業老師,急缺青年教師,所以我就去了。”覃春娟説。

這些年,覃春娟見證了家鄉面貌的日益向好,感受著家鄉人民生活的明顯改善,孩子們再也不用為上不起學而擔憂。

“國家和社會的幫扶不僅讓我們實現物質上的脫貧,更讓我精神上的脫貧,這是愛的力量、教育的力量!”覃春娟説。

如今,覃春娟仍堅守在教育戰線,繼續資助困難學生。她説,教育是鄉村振興的力量所在、希望所在,要讓更多困難孩子接受更高品質的教育,教育引導他們學有所成、回報社會。

兩會要聞

圖片新聞更多>>

直播更多>>

全媒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