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題:“奮進者的昂揚姿態”——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首場大會發言特寫
新華社記者董瑞豐、潘潔
“中國經濟‘穩’可預期,‘進’有動能。”7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首場大會發言時,王一鳴委員開宗明義。
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底氣何來?
“積極財政政策提前發力,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提前下達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46萬億元……”王一鳴將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細細道來。對於社會熱點,他也亮明觀點:“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不是不要資本,而是要促進資本更健康、更可持續、更為長遠的發展。”
政協大會發言,被稱為中國“協商民主的講壇”。當天上午,12位委員逐次登臺,議政建言。
面向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讓中國經濟這艘巨輪行穩致遠,是委員們建言的重點。
為民營企業多設“綠燈”,多設“路標”,也及時設定“紅燈”——劉振東委員代表全國工商聯發言時,用幾個比喻,為解決當前民營企業“不敢投”“不願投”“不能投”的問題謀劃良方。“要穩增長就要切實發揮民營企業的積極作用。”
王紅委員代表民革中央發言時,則將視線聚焦在“壯大鄉村産業”上。“鄉村産業振興不是照搬城市的工業化進程,也不是把城市的低端産業向農村轉移的過程。”她呼籲,打造鄉村特色的産業體系和發展模式。
“只有堅持在高品質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在持續不斷‘做大蛋糕’基礎上‘分好蛋糕’,厚植共同富裕基礎,才能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高培勇委員這樣剖析“共同”和“富裕”之間的辯證關係。
佈局,決定全局。重創新、守綠色、惠民生,中國堅定邁向高品質發展的主動作為,也是委員們履職盡責的方向。
“加快建設高水準國家糧食安全産業帶”;
“算好‘固碳增匯’的生態賬,打通西部‘點綠成金’的轉化通道”;
“讓更多的家長理解孩子的未來幸福需要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體和主動學習的能力”……
把“國之大者”作為“責之重者”,把“民之關切”作為“行之所向”。一個個真知灼見,從擔當中來、從實踐中來,此刻匯聚在人民大會堂。
“把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平臺搭得更好,把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的工作做得更實。”葛慧君委員發言,激發委員們的共鳴:
“以奮進者的昂揚姿態,迎接中共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