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動“證詞”

文章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發佈時間:2020-05-29 09:07:48 責任編輯:李高思
作者:梁建強 王斯班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2020-05-29 09:07:48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動“證詞”

羅傑代表講述的抗疫故事和他在戰“疫”一線的守望與感悟

全國人大代表羅傑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駐地的視頻採訪室接受採訪。新華社記者熊爭艷攝

忙碌,是今年以來全國人大代表羅傑的常態。

這名來自湖北省十堰市的代表,是當地一家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十堰市太和醫院的院長。疫情中,他始終奮戰一線,帶領團隊救治了大量新冠肺炎患者;兩會中,他走上了“代表通道”發言,並著力圍繞基層醫院“補短板”、打造疾控“精銳部隊”等問題建言獻策。

“今年註定是我從醫30多年來最特殊、最難忘的一年。”這位曾參加過抗擊非典、汶川地震等突發公共事件救治工作的代表對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説。

臨危受命

“今天上午,代表通道上一位來自湖北的全國人大代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的話,讓我印象深刻。”

22日下午,人民大會堂東大廳,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同大家提到這樣一個細節。

總書記提到的代表就是羅傑。

新冠肺炎疫情襲來,羅傑臨危受命,擔任了十堰市救治專家組組長。太和醫院是疫情中十堰地區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最多的醫院。羅傑帶領團隊及時改建、擴建隔離病房,組織專家制定了新冠肺炎預檢分診、診斷、治療、轉診的規範流程,較早啟用重症醫學科負壓病房,這些舉措,都有力地幫助醫院應對疫情帶來的衝擊。

不忘醫者初心,他始終堅守一線、靠前指揮,夜以繼日地投入抗擊疫情工作,為救治工作搶得了先機。

防疫的關鍵時期,羅傑又擔任十堰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第二救治醫院院長職務,他又在第一時間組織兩批45名醫療骨幹出征,只用6個小時就完成了發熱門診、隔離病房的改造。

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中,重症和危重症的治療難度極大。

“重症新冠肺炎不僅僅是肺部病變,還可能牽連著心臟、肝、腎等多臟器病變,甚至還有中樞神經的問題。”作為專家組負責人,羅傑根據十堰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部署,對全市新冠肺炎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提供政策建議和技術支援。

為了降低病死率、有效控制重症患者病情,在抗擊疫情的關鍵階段,羅傑提出救治實行“一人一方案”,即為每個病人安排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我們把全院專家集中起來,針對每一個重症病人,固定在每天上午和下午開兩次病例討論會。在其他時間病人有任何‘風吹草動’,隨時開會緊急討論。”羅傑説,“我們全心全意守護每一個生命。”

救治過程中,羅傑意識到了多學科協作的重要性。為此,他組織成立了呼吸支援組、迴圈功能管理組、中醫治療組、免疫評價和治療組、營養和腸道微生物組等八個危重症患者診療支援組,同時安排中醫專家為危重症患者辨證施治。

3月中旬,太和醫院重症患者清零。同時,醫務人員實現“零感染”。

走上“代表通道”

疫情防控中,羅傑和同事們,還有湖北50多萬醫務工作者,以及40000多名馳援湖北的醫療隊員一起,日夜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

今年兩會,羅傑走上“代表通道”,講述了救治中的故事。

羅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一名87歲高齡的老人救治往事。老人除了新冠肺炎,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臟病、高血壓等11種基礎性疾病,入院時喘息嚴重、呼吸困難。醫院為這名老人配備了一個治療專班,包括1名主治醫生、1名管床醫生、1名中醫醫師、4名護士、1名營養師和1名心理疏導員等,大家竭盡所能,精準救治。

在長達47天的住院治療期間,老人的病情多次反覆,但醫護人員一次又一次把他從鬼門關拉了回來。3月22日,這名高齡患者康復出院時,拉著醫生的手:“謝謝你們救了我的命!”

羅傑介紹,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湖北已有3000多名80歲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被治愈,其中包括7名百歲以上老人。“這鮮明體現了生命至上的理念。在中國,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始終被放在第一位,每一名醫務工作者都在全心全意、竭盡所能,守護每一個生命。”

疫情防控中,他的另一個深刻感受,是對“90後”刮目相看。

“讓我産生這種改變的是我們醫院呼吸內科的7個‘葫蘆娃’,他們就是7個‘90後’男護士,他們聰明伶俐,護理技術也十分嫺熟。”羅傑介紹,“在這次抗疫中,他們一起請纓出戰,一起奔赴前線,在隔離病房裏,他們除了配藥打針以外,還為重症患者翻身、過床、俯臥位通氣等。此外,他們還承擔了清運搬運垃圾等額外工作。”

這7個“葫蘆娃”時常主動連續工作7個小時以上。“每次出來以後,防護服下面的衣服全部都濕透了。”羅傑説。

“以前我總認為,‘90後’都是小孩子沒有長大,這次在關鍵時刻,他們用行動證明他們是有擔當的一代,他們是奔涌的‘後浪’,他們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羅傑説。

他説,戰“疫”中,還有另一個強烈感受:人心齊,泰山移。

“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經過數月的艱苦努力,湖北保衛戰取得了決定性成果。湖北人民不會忘記,在那些日子裏,從祖國各地運來的一車車蔬菜和瓜果;6100萬荊楚人民也不會忘記,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從世界各地寄來的每一個口罩、每一件防護服。我們更不會忘記,那40000多名馳援湖北的醫療隊員,你們為我們拼過命……”羅傑感慨。

呼籲“補短板”

“我在電視上看到你了。”

24日下午,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湖北代表團審議現場,十堰市太和醫院黨委書記、院長羅傑代表剛一開口,習近平總書記就認出了他。

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兩會中,羅傑也在積極建言獻策。

結合這次抗疫戰鬥,他就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暴露出來的問題,提出了3點建議,分別為:加大對公立醫院的投入,著力建設區域國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加強疾控體系建設,強化專職專責;深化醫學教育改革,打造複合型醫學人才隊伍。

“目前公立醫院特別是基層醫院,在重大傳染疾病防治這一塊,存在著明顯的‘短板’。”他説,“比如,我們太和醫院,疫情剛開始時,病人床位、專業醫護人員、防護物資,都非常緊缺,經過緊急調配、臨時擴建,後來才逐步得以緩解。還有不少基層醫院條件更差,要抓緊補齊短板。”

他建議,將一些基礎好、輻射廣的地方公立醫院建設成為區域性的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做到“平戰結合”,確保關鍵時刻發揮關鍵作用。

羅傑在調研中還留意到,從基層來看,目前疾控部門功能有些分散,疾控基礎設備和隊伍建設還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他建議,把疾控體系的核心職責定位為公共衛生事件的風險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直接為各級政府提供服務,剝離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教育等職能,打造疾控精銳部隊,更好應對公共衛生應急挑戰。

針對“醫不懂公衛、公衛不懂醫”的問題,羅傑還呼籲,需要解決臨床醫學與公共衛生之間脫節、兩張皮的問題。他建議,改革醫學教育體制,在國家規劃層面進行高效協調,如“試行‘5+2’(臨床醫學本科5年+公衛專業2年)公衛碩士培養模式,使其適應公衛應急要求”。

展望戰“疫”,他充滿信心。

“補短板、夯基礎、強防控,多措並舉之下,我們一定能夠贏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後勝利。”羅傑説。(記者梁建強、王斯班)

兩會要聞

圖片新聞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要聞

現場

聚焦

聲音

全媒體

多語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