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兩會給中國留下什麼?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佈時間:2020-05-29 07:30:23 責任編輯:蘇向東
作者:聶芝芯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0-05-29 07:30:23

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中新社北京5月28日電 題:“特殊”兩會給中國留下什麼?

中新社記者 聶芝芯

特殊年景的中國兩會,帶給海內外“非一般的體驗”,不僅在於其新穎的議政形式,亦在於其厚實的內容整合。觀兩會,聽政音,探前路。人們追尋中國發展的篤定腳步,也極力觸摸中國未來發展的想像空間。

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具“技術色彩”的兩會。

疫情延滯兩會,而技術搭建起新潮的議政平臺。從“面對面”參政議政,到“屏對屏”的雲發佈、雲採訪、雲通道,兩會輿論場上資訊流的速度、密度和熱度依舊精彩;會程壓縮、會務精簡,成就高效兩會、綠色兩會。

在中國商業、社會領域早已開花的“網際網路+”,如今與“政治大會”相遇,嘗試了一次“網際網路+政治”的大規模實驗,也為未來中國政治生活呈現了新的可選項。

這是中國為應對種種“變局”進行自我調適的兩會。

——多項立法突破,夯實中國的“法治進行時”。

法,國之權衡也,時之準繩也。本次兩會在立法方面堪稱大手筆。

民法典跑完66年立法路,中國步入民法典時代。當下社會利益訴求多元,利益調節機制亟待更新。如今,從生老病死事務,到資訊時代困惑,都能從民法典裏求解。民法典為中國社會通筋舒絡,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舒暢。

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 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暴露的問題,公共衛生領域立法提速。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指出,2020年將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傳染病防治法、國境衛生檢疫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這為中國社會肌體補中益氣,提升其對外防禦的免疫力。

從國家層面建立健全香港國安立法,有助於打擊反中亂港勢力,為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變形不走樣安裝一道保險栓。這是為香港的未來清毒敗火,能否成為重塑香港與內地關係的新起點,令人期待。

——民生導向凸顯,為中國高品質發展“續航”。

疫情之下,中國發展的外部不確定性大,挖掘內部潛力是現實之迫,也符合改革大方向。中國“有力度的刺激”注重政策彈藥精準度,“放水養魚”的同時防止“渾水摸魚”,追求政策效應最大化。

財政資金直達基層惠企利民,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為湖北復蘇定制所有政策,擴大投資立足“有效投資”……通過保市場主體、保就業來培植發展內生動力的導向清晰,有別於過去應對金融危機的傳統路子,也有別於其他國家的“極限寬鬆”。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這些固本培元之措,經兩會議事堂上的討論、解釋,越來越具體可感,向民眾傳遞希望,也被海外寄予“穩全球”的期待。

——正視輿論喧囂,向世界發出坦誠務實的中國聲音。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判斷,映照著中國的世界觀,隱含著中國對外部環境生變的預判。兩會輿論場外,西方一些勢力熱炒疫情、台灣、香港國安立法等議題抹黑中國;兩會輿論場上,中國的官員、代表委員為如何因應複雜國際輿論生態亮明立場、貢獻“點子”。

外長記者會資訊量、坦誠度超預期,直面中國國際關係的堵點瘀點,敞亮表達,也注重分寸;運用差異化視角和策略,鞏固外交基本盤、爭取中間力量、回擊“不友好”國家尤其少數政客;力撐全球化,既重申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心態走向世界,也期待世界以更加平和的心態看待中國,尋求共贏之道……這些活血化瘀的努力,能否令中國與世界關係更順滑,尚需觀察。

不管是“網際網路+政治”的嘗試,還是應時立法理順關係、調整經濟增長邏輯、開拓“于我有利”外交新局,都是中國“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踐行,是中國人對“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境界的不懈追求。中國未來發展也將從中積蓄能量,實現新的抵達。(完)

兩會要聞

圖片新聞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要聞

現場

聚焦

聲音

全媒體

多語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