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新強代表:環保意識要貫穿水電建設各環節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發佈時間:2020-05-29 06:56:53 責任編輯:李高思
作者:唐婷 來源:科技日報 2020-05-29 06:56:53

受訪者供圖

兩會連線

溫厚敦實、低調內斂,是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設計院院長鈕新強給人的第一印象。近40年來他主持和參與主持了國家重大水利水電工程設計10余項,其中,包括人們耳熟能詳的三峽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自2003年起,作為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勘察設計負責人,鈕新強和團隊成員一道,見證了烏東德水電站從無到有的艱辛歷程。在他看來,烏東德水電站設計攻克了多項世界級技術難題,充分展示了中國水電科技的強勁實力。

鈕新強説,目前西部地區尤其是西南地區規劃和在建的一批水電工程,包括烏東德水電站在內,往往都是高壩大庫,面臨更複雜的自然環境和建設條件的挑戰,且建設規模和難度超出了現有技術水準和規範適用範圍。

“在邁向世界水電新高峰的征途上,只有堅持科技創新,牢牢將水電工程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實現我國水利水電高品質發展,搶佔世界水電科技的制高點。”鈕新強強調。

鈕新強認為,可以預見,科技創新將在工程安全、智慧建造、生態設計、高效運作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高寒、高海拔、高地震烈度、高陡邊坡、深厚覆蓋層,自然條件惡劣,是西部地區高壩大庫建設中無法回避的現實挑戰。而科技創新對提升工程安全保障理念、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等,無疑將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同時,通過研發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可以有效提升工程建設和運維保障能力。

以烏東德水電站為例,在建設中為確保工程建設與運作安全,技術團隊結合無人機等精準勘探新技術,在邊坡防治中提出了“先高位自然邊坡防治,後工程建設”的新理念,同時採用了“高防預固、穩挖適護”的邊坡防治新技術,成功破解了兩岸高達千米級的超高陡邊坡穩定問題。

“智慧建造系統在大壩建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隨著智慧建造和工程建設的深度融合,我們可以對未來的智慧大壩有更多的期待。”鈕新強指出。

智慧大壩,是新一代資訊技術與大壩建設融合形成的大壩建造創新模式。通過規範化建模、網路化交互、可視化認知、高性能計算以及智慧化決策支援,打通資訊技術和傳統大壩建設介面,實現數字鏈驅動下從規劃、設計、施工到運維全生命期的一體化整合與高效率協同,是未來大壩建設和管理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

作為一名水電人,鈕新強一直秉持著對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之心。在他看來,從規劃設計、建造施工到運作管理的各個階段,都要有生態優先的意識和考量。

比如,在規劃設計階段,要從流域整體出發,優化工程的佈局和方案,嚴格保護好生態空間,保障江河生態流量。在施工階段,採用“精準勘察”“精細設計”“高效施工”“復墾造地”等綠色水電技術,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過程帶來的不利影響。在運作管理階段,將生態調度放在優先位置,優化工程調度,做到綜合效益最大化。

兩會要聞

圖片新聞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要聞

現場

聚焦

聲音

全媒體

多語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