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文章來源:新華網 發佈時間:2020-05-29 05:25:29 責任編輯:趙超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網 2020-05-29 05:25:29

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28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記者會開始時,李克強説,首先感謝媒體朋友們在特殊時期克服了特殊困難,對中國兩會進行報道。因為疫情原因,我們用視頻連線形式開記者會,我想這個距離不會影響我們之間的溝通。時間有限,請大家提問。

路透社記者: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各國的經濟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不少國家的政府出臺了數萬億美元的財政和貨幣措施,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産生的衝擊。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設定GDP增速。根據路透社的測算,政府工作報告中出臺的財政措施約佔中國2019年國內生産總值的4%,這個規模比一些經濟學家的預期要低,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首次出現了幾十年以來的收縮。未來幾個月,中方是否會出臺更大規模的刺激措施?從更長遠看,中方是否有足夠的政策工具來應對全球疫情持續蔓延和不斷緊張的中美關係?

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李克強: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經濟造成了嚴重衝擊,可以説是史上罕見。最近不少主要國際組織都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是負3%,甚至更多。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不可能置身事外。所以今年我們沒有確定GDP增長的量化指標,這也是實事求是的。但是我們確定了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等“六保”的目標任務,這和經濟增長有直接關係。經濟增長不是不重要,我們這樣做實際上也是讓人民群眾對經濟增長有更直接的感受,使經濟增長有更高的品質。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和基礎。如果統算一下,實現了“六保”,特別是前“三保”,我們就會實現今年中國經濟正增長,而且要力爭有一定的幅度,推動中國經濟穩定前行。

你剛才説到有反映我們出臺的政策規模低於預期,但是我也聽到很多方面反映,認為我們出臺的規模性政策還是有力度的。應對這場衝擊,我們既要把握力度,還要把握時機。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時候,我們也出臺了一些政策,但是當時復工復産還在推進中,複業復市受阻,一些政策不可能完全落地,很多人都待在家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積累了經驗。正是根據前期的經驗和對當前形勢的判斷,我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推出的規模性政策舉措,應該説是有力度的。

過去我們説不搞“大水漫灌”,現在還是這樣,但是特殊時期要有特殊政策,我們叫作“放水養魚”。沒有足夠的水,魚是活不了的。但是如果氾濫了,就會形成泡沫,就會有人從中套利,魚也養不成,還會有人渾水摸魚。所以我們採取的措施要有針對性,也就是説要摸準脈、下準藥。錢從哪來、用到哪去,都要走新路。

這次規模性政策籌措的資金分兩大塊:一塊是新增財政赤字和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共兩萬億元。還有另外更大的一塊,就是減免社保費,有的國家叫工薪稅,並動用失業保險結存,推動國有商業銀行讓利、自然壟斷性企業降價以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這一塊加起來大概是前一塊的兩倍。我們是要將這些資金用於保就業、保民生和保市場主體,支撐居民的收入。這些資金和我們現在全部居民收入40多萬億元的總盤子相比,比例達兩位數。

更重要的是錢往哪去?我們這次為企業紓困和激發市場活力的規模性政策,主要是用來穩就業、保民生,使居民有消費能力,這有利於促消費、拉動市場,可以説是一條市場化改革的路子。

錢是可以生錢的,用之於民的錢可以創造新的財富,涵養稅源,使財政可持續。我們一定要穩住當前的經濟,穩定前行,但也要避免起重腳,揚起塵土迷了後人的路。如果經濟方面或其他方面再出現大的變化,我們還留有政策空間,不管是財政、金融、社保都有政策儲備,可以及時出臺新的政策,而且不會猶豫。保持中國經濟穩定運作至關重要。

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會戰勝當前的困難,實現全年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經濟保持穩定、穩住基本盤,本身就是對世界的貢獻,會為世界經濟恢復增長、實現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彭博社記者: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未解之謎,科學家認為找到該問題的答案有助於預防未來大流行病的發生。有人呼籲就源頭問題開展國際審議。中方對調查持何立場?您認為這樣的調查應該達到什麼目的?應該避免什麼問題?

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

李克強:中國和許多國家都主張對病毒進行溯源。前不久召開的世衛大會通過了有關決議,中國也參與了。因為科學溯源可以更好地防控疫情,也是為了世界各國人民的生命健康。

這次疫情突如其來,對人類來説是個全新的傳染病,到現在可以説還是未知大於已知。病毒是沒有國界的,它是全世界、全人類的敵人。各國都在進行防控,在探索中前進,目前還沒有完整的經驗。我們要控制住疫情的發展,加快疫苗、有效藥物、檢測試劑研發突破,這將是人類戰勝這個病毒的強有力武器。中國和許多國家都在進行投入,我們也願意開展國際合作。這些産品是全球公共産品,我們願意共用,最終讓人類能夠共同戰勝病毒這個敵人。

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努力,現在有效控制了疫情,同時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公開透明負責任地及時向國際社會通報有關資訊。但現在疫情還在全球流行,在中國也未結束,還有散發病例,不少科學家都強調,還是要保持警惕,防止反彈。我們將繼續堅持實事求是、公開透明的原則,一旦發現疫情,堅決予以管控,不允許有任何隱瞞,而且要進行科學防治。

現在很多人都説疫情可能短期不會結束,還會延續一段時間。實際上國際社會已經面臨雙重挑戰、要做兩張答卷:一方面要控制住疫情;一方面要恢復經濟社會發展,恢復正常秩序。這兩者是有矛盾的,如果只是做一個方面的事就不一樣了。我們現在需要在矛盾中平衡、探索中前行,尤其需要國際合作。無論是抗擊疫情,還是發展經濟,都需要我們同舟共濟,使人類能夠越過這場巨浪的衝擊。

 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這是記者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採訪。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您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闡述了今年中國經濟政策。政府會採取哪些措施保證這些資金真正地惠及企業、避免空轉,能讓普通老百姓切切實實地感受到?

李克強: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衝擊,我們不可能輕車走熟路,只能是大車行難路。所以我們在政策上要注重創新。我剛才講了,我們推出的規模性政策叫作紓困和激發市場活力,注重的是穩就業、保民生,主要不是依賴上基建項目。因為現在中國經濟結構發生很大變化,消費在經濟增長中起主要拉動作用,而且中小微企業在吸納就業中佔90%以上。我們這次所採取的規模性政策,用了70%左右的資金直接或比較直接地去支撐居民收入,這樣做可以促進消費、帶動市場。而且因為疫情,我們面臨一個很大的難題,就是疫情防控措施會抑制消費。我們按這樣的方向推動政策實施,也是市場化的改革。

其次,我們強調政策資金要直達基層、直達企業、直達民生。新增的赤字和抗疫特別國債資金全部轉給地方,省裏也只是“過路財神”,要直達基層。可能有人會問,那基層就能把這筆錢用好嗎?我們要採取一個特殊的轉移支付機制,這些錢要全部落到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落到社保、低保、失業、養老和特困人員身上。要建立實名制,這些都是有賬可查的,決不允許做假賬,也決不允許偷梁換柱。我們會瞪大眼睛盯著,也歡迎社會監督。我們採取措施的最終效果要讓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認可。中央政府這次帶頭過緊日子,我們把中央部門的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縮了一半以上,調出資金用於基層、企業和民生。各級政府都要過緊日子,決不允許搞形式主義,幹那些大手大腳花錢的事。

剛才我比較多地講了擴大消費,但並不是説不要投資,我們還要擴大有效投資。這次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6萬億元,再加上一些國債,有2萬億元的規模,這在規模性政策當中佔到百分之二三十。我們投資的重點是“兩新一重”,就是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和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而且要用改革的辦法,用這些資金來撬動社會資金的投入。項目要有效益、有回報,要經過科學論證、按規律辦事、不留後遺症。

中國時報記者:今年兩會因為疫情延到5月舉行,這個時間點剛好跟“5·20”非常接近。在民進黨繼續執政的情況下,未來大陸對臺政策的總體考量是什麼?未來將如何繼續推進兩岸關係發展?

李克強: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説了,我們對臺的大政方針是一貫的,也是世人共知的。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在這個政治基礎上,我們願同台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對話協商,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我們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我們從來都反對外來干涉。中華民族有智慧、有能力解決好自己的事。

我們視台灣同胞為手足,血濃于水,始終高度重視台灣同胞的福祉。就像這次疫情發生後,大家共同努力,沒有台灣同胞在大陸因感染新冠肺炎失去生命。面對疫情,我們祈福兩岸同胞都平安健康。

中國日報記者:今年您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調低了城鎮新增就業目標,調高了城鎮調查失業率。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政府將如何遏制失業潮?如何幫助大學生和農民工找到工作?

李克強:今年我們確定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的確比去年低,實現這個目標要有一定的經濟增長作支撐。我們把城鎮調查失業率定為6%左右,今年4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已經是6%了,我們這樣做也是實事求是。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對於一個家庭來説是天大的事情。這幾天我看中國政府網上的留言,大概三分之一都是談就業的。其中有一位農民工説他50多歲了,在外打工30多年,每年如此,但今年還沒有找到工作,全家都陷入困境。還有一些個體工商戶,已經歇業幾個月了。一些外貿企業現在沒有訂單,影響員工就業。對他們的困難,我們要給予救助,但是從根本上説,還是要幫助他們就業。中國有9億勞動力,沒有就業,就只是9億張吃飯的口;有了就業,就是9億雙可以創造巨大財富的手。

為了穩住現有就業崗位,可以説政策是能用盡用,投入的錢也是最多的。我們規模性政策的資金,允許基層用於減稅降費,而且允許用於為企業減房租、貼利息。採取這樣的措施就是要把企業穩下來,崗位保得住,而且要公平合理。我們還要採取資助企業以訓穩崗的政策,今明兩年將有3500萬人次通過失業保險結存資金來進行崗位培訓,給他們緩衝的機會。即便失業了,也要努力讓他們短時期內有再就業的機會。

同時還要創造更多新的就業崗位。現在新業態蓬勃發展,大概有1億人就業。我們的零工經濟也有2億人就業。不僅要採取更多扶持政策,而且要打破那些不合理的條條框框,讓更多新就業崗位成長起來。去年我們平均每天凈增企業超過1萬戶,今年也要按這個目標去努力。

人民群眾有無窮創造力。回想改革開放之初,大批知青返城,就一個“大碗茶”解決了多少人的就業!兩周前,我看到報道,西部有個城市,按照當地的規範,設置了3.6萬個流動商販的攤位,結果一夜之間有10萬人就業。中國人民是勤勞的,中國的市場也在不斷開拓和升級。當然,對重點人群就業,我們有重點扶持政策。今年大學畢業生創新高,達到874萬人,要讓他們成為“不斷線的風箏”,今明兩年都要持續提供就業服務。對農民工,不論是在常住地還是返鄉,都要給他們提供就業服務平臺。對退役軍人,要切實把安置政策落實好。

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這是記者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採訪。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鳳凰衛視記者:這次全國人大會議作出了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就此制定專門的法律。這是否表明中央調整了對香港的政策,是否放棄了“一國兩制”?對於當下各方的反應您如何看待?

李克強:“一國兩制”是國家的基本國策,中央政府始終強調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嚴格按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支援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這是一貫的。你提到全國人大剛通過的有關維護國家安全的決定,是為了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美國繼續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歸咎中國,出現了更多關於中美之間“新冷戰”的説法。與此同時,美中雙方官員還在討論如何為落實兩國之間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創造有利條件,推動中美關係穩定發展。考慮到中國自身經濟遇到的困難,您是否認為中國的經濟改革和讓步足以解決美方關切呢?如果合作努力失敗,中國經濟能否抵禦“新冷戰”和“脫鉤”的威脅?

李克強:當前中美關係的確出現一些新問題、新挑戰。中美關係很重要,兩國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應對傳統和非傳統挑戰方面都有很多可以、而且應當合作的地方,在經貿、科技、人文方面也有廣泛的交流,兩國之間存在著廣泛的共同利益。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不僅關係兩國人民的利益,而且關係到世界,所以一些問題發生後引起世界的擔憂。至於你説到“新冷戰”,我們從來都主張摒棄“冷戰”思維。所謂“脫鉤”,可以説兩個主要經濟體“脫鉤”,對誰都沒有好處,也會傷害世界。我們應該按照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推動建立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

中美兩國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路走來很不容易,雙方都從中獲益。這使我想起,就在幾天前,一家美國高科技公司宣佈在中國武漢的投資項目開工。我不是做商業廣告,但是我對他們的行為是讚賞的,所以發了賀信。這個例子錶明,中美商貿界是互有需要的,是可以實現合作共贏的。

中美之間的商貿合作應該遵循商業規則,由市場來選擇,由企業家判斷、拍板,政府起搭平臺的作用。中美兩國,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有不同的社會制度、文化傳統、歷史背景,存在矛盾、分歧不可避免,問題在於怎樣對待。中美關係幾十年來風風雨雨,一方面合作前行,一方面磕磕絆絆,的確很複雜,這需要用智慧去擴大共同利益,管控分歧和矛盾。總之,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尋求合作共贏。這于己、於人、於世界都有利。

新華社記者:講到今年的經濟工作,我們聽到頻率最高的詞就是“穩”和“保”。請問總理,這和市場化改革之間是什麼關係?政府在這方面的重點是什麼?

李克強: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經驗表明,越是困難越要堅持改革。我們宏觀政策提出的“穩”和“保”,是通過市場主體去支撐的,而且是奔著市場主體的困難和關切去做的,這本身就是市場化改革的做法。

我們首先是要讓市場主體活下來。政策的真金白銀主要是為市場主體紓困,激發市場活力。真金白銀要確保落到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身上。這次政府工作報告説,要留得青山,贏得未來。我們現在有1.2億市場主體,他們就是青山,留住他們,就會贏得未來。

不僅要讓市場主體活下去,更重要的是通過“放管服”改革把他們激活起來。要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打掉那些不合理的條條框框,讓他們公平競爭。這種措施看似無形,但能創造出有形的財富,幹好了,不亞於真金白銀的投入。

再有,就是要讓新的市場主體更多地長出來。大家都知道,這次應對疫情中,像網購、快遞、雲辦公等等一些新業態是逆勢增長,有的營業收入增長了三分之二,而且現在新業態還層出不窮。這和我們這些年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品質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都有關。我們應該把這些經驗推廣開,促使新動能、新的市場主體更多地成長。今年我們要努力做到平均每日新註冊企業2萬戶左右,這是觀察中國經濟活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我們重視中小微企業,並不是不重視大企業,還是希望大中小企業共生共榮,而且期待一些中小微企業將來會成長為大企業,形成一個相互融通發展的局面。今年我們不僅要看紓困政策用得怎麼樣,還要看營商環境的改善是否明顯,這樣可以産生乘數效應。

日本朝日新聞記者:世界經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正在遭受嚴重打擊,中國已控制住疫情,今後是否有同包括日本在內的周邊各國開展經濟合作的計劃?中國今後在中日韓自貿協定和自由貿易體系建立方面計劃如何推進?中國打算參加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嗎?

李克強:在去年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上,十五國領導人共同作出承諾,今年要如期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我希望並相信這個承諾不會落空。我們也在積極推進中日韓自貿區建設。中日韓都是近鄰,我們願意在經濟大迴圈中建立中日韓經濟小迴圈。比如説最近中國和南韓就開闢了快捷通道,讓商務、技術等人員能夠順利往來,這有利於復工復産,可以説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至於剛才你提到TPP,我理解,可能指的是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對於參加CPTPP,中方持積極開放態度。

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這是記者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採訪。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人民日報社記者: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但是受疫情影響很多家庭收入都有所下降,甚至一些人還面臨著返貧。在這種情況下今年脫貧攻堅任務還能順利完成嗎?政府將如何保障基本的民生?

李克強: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們每人平均年可支配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們平均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1000元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現在又碰到疫情。疫情過後,民生為要。怎麼樣保障困難群眾和受疫情影響的新的困難群眾的基本民生,我們應該把這項工作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我們採取的紓困政策,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用於保障基本民生的。

今年要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向全社會作出的莊嚴承諾。按原本的賬還有500多萬貧困人口,受這次疫情衝擊,可能會有一些人返貧,脫貧的任務更重了。我們會多策並舉,特別是要採取措施把脫貧的底線兜住,我們有把握完成今年決勝脫貧攻堅的任務。

各級政府都要以人民利益為上,以萬家疾苦為重。每出一策,都要考慮是否有利於千家萬戶、有利於民生。今年我們在應對疫情衝擊過程中,要特別認真細緻地考慮把各方面困難人群保障起來,擴大低保和失業保障的範圍。現在低保、失業保障、特困救助等人員大概一年6000萬人左右,我們預計今年人數會增加較多。保障和救助資金是足夠的,把他們保障住是有能力的。我們要求一定要把賬算細,把錢用到刀刃上,使民生得到切實保障。全國還有近3億領養老金的人員,今年我們提高了養老金的標準,説到就要做到。

實幹為要,行勝於言。我們現在的社保基金結存和儲備足以保證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但工作不能出任何紕漏。在這個事上出紕漏,就會讓人們對未來沒有信心。中華民族有尊老傳統,我們要讓社會各方面都感到希望。要統籌把各項保障落實到位,這也會有力支撐民心安定,推動經濟發展。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這方面的工作不是一件事,而是多件事,我們都要做好、做到位。相信中國人民的生活會更好。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您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中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您對目前中國面對的外部形勢有怎樣的判斷?中國將如何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對於全球應對公共衛生挑戰和經濟嚴重衰退挑戰,中國將發揮什麼作用?

李克強:我們先看一下現在世界的變化。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給世界造成了嚴重衝擊,帶來了巨大影響。現在因為防控疫情,各國之間的交流合作明顯減少,如果再持續下去,世界經濟會更加嚴重衰退,這是危險的。如果世界經濟不能夠恢復增長,可能將來連疫情都很難防控。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特別需要公共産品,需要保持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更需要開放,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與便利化。這樣我們才能共同戰勝疫情給世界帶來的衝擊,把損失減少到最小。

關起門來搞發展行不通,那就等於回到了農耕時代。中國堅定不移地推進對外開放,這不會、也不可能改變。我們會繼續擴大與世界的合作,自主出臺更多擴大開放措施。開放對各國如同空氣對人一樣,須臾不可離,否則就窒息了。我們在開放當中還要維護國際産業鏈、供應鏈穩定。當然也有人會説,要對産業鏈、供應鏈進行調整。至於企業的調整佈局,是按市場規律辦事,市場規律本來就是企業進進出出、生生死死。我們不能違背市場規律,憑空設計,而是要讓市場更加相互開放。

堅持雙向開放,那就要友好相處。第一,我們希望同世界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國家不管大小、貧富、強弱,都應該遵循這個規則。相處規則如果有不完善之處需要調整改革,大家一起商量著辦。第二,互利互惠。既然是合作,就要共贏,獨贏是不會長久的,吃獨食也是行不通的。只有在共贏中大家才能夠共同成長。再有,就是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各國都有各自的長處,都要擔負起應盡的國際責任,攜手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會擔負起我們應當擔負的國際責任。

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我們推進的紓困和激發市場活力的規模性政策,會進一步擴大消費市場。希望中國還是大家看好的投資沃土。我們願意進口更多國外商品,成為面向世界的大市場。

至於説到怎麼應對疫情這場公共衛生挑戰,讓世界經濟走出困境,我前面多次説了,要同舟共濟、攜手同行。我希望並相信,各國人民共同努力,疫情之後會更開放,衰退之後會有新繁榮。

記者會採用網路視頻形式進行,主會場設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分會場設在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記者會歷時約110分鐘。

兩會要聞

圖片新聞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要聞

現場

聚焦

聲音

全媒體

多語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