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美國問題專家達巍:“後疫情時代” 中美關係何去何從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佈時間:2020-05-28 13:04:47 責任編輯:李高思
作者:陳小茹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0-05-28 13:04:47

“中美之間確實存在不少分歧,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合作空間。當今世界上幾乎所有全球性挑戰,都有待中美兩個大國協調應對。”5月24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談及中美關係走向時表示,中方願意本著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精神,與美方共同建設一個協調、合作、穩定的中美關係。中國無意改變美國,更不想取代美國;美國也不可能一廂情願地改變中國,更不可能阻擋14億中國人民邁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中美兩國應如何彌合分歧、挖掘合作空間?新冠疫情對中美關係産生了哪些影響?“後疫情時代”中美關係何去何從?就相關問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日前專訪了國際關係學院校長助理、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達巍。

達巍認為,新冠疫情的確給中美兩國提供了一個暫時擱置爭端、共同合作抗擊疫情的絕佳機會,原本應該有助於兩國將緊張關係拉回到相對“協調與穩定”的狀態;但很可惜,特朗普及其團隊並沒有表現出這方面的意願,反而從一開始就站到了合作的對立面,這令新冠肺炎疫情反倒加劇了中美之間的分歧。

今年1月中國暴發疫情初期,特朗普政府不僅沒有提供任何援助,沒有釋放善意,一些官員反而幸災樂禍地宣稱新冠肺炎疫情有利於製造業回流美國。一些美方官員還迫不及待地把病毒標簽化,把病毒溯源政治化,對中國污名化,企圖將美國疫情擴散的責任“甩鍋”給中國,鼓噪所謂的“追責索賠”等。

“在看待新冠疫情上,特朗普及其團隊不是從人類共同衛生威脅的角度出發,而是從一開始就錯誤地選擇了從地緣政治戰略競爭視角看待疫情,認為疫情最初在中國發生,是中國的危機,不僅與美國無關,還可能有利於美國,給人一種幸災樂禍、趁火打劫的感覺。”達巍分析道。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此前也對媒體表示,美國一些人把防疫當作政治遊戲來玩,想利用疫情實現一己私利,推進他們狹隘的政治議程,這是中美在抗疫合作甚至國際合作中面臨的一個最大障礙,也是必須要克服的障礙。崔天凱認為,中美兩國的當務之急是要進一步加強防疫合作,因為這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挑戰,任何一個國家沒做好,全世界都不會安寧。

對於“後疫情時代”的中美關係走向,王毅在記者會上表示,為了中美兩國人民的根本和長遠利益,為了人類的未來與福祉,中美雙方應當也必須找到一條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文化背景國家在這個星球上和平共存、互利共贏的相處之道。

達巍也對記者分析説,儘管中國一再呼籲美國,應本著對人類、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態度認真對待和妥善處理中美關係,但在未來6個月內,除非新冠疫情突然在美國消失,否則特朗普還會在疫情問題上抓著中國不放,雙方矛盾衝突的烈度可能還會進一步升級。

“經濟一直是特朗普尋求連任的第一王牌。但就目前來看,在今年11月大選之前,美國疫情大概率仍將繼續,美國大規模經濟衰退已成事實。”達巍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特朗普想要為連任博選情,必然會猛打“中國牌”,力度會更大,手段可能會更惡劣。“中美關係是否還有機會改善,恐怕要等到2021年1月美國新政府上臺之後才可知曉”。

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戴維·香博(中文名沈大偉)也認為,美國國內的反華情緒並非暫時的,也不只是由選舉驅動的,而是一種真實而長期的趨勢,應當引起重視。

達巍對此表示,在對待中美關係問題上,中國可能更有決策的靈活餘地,更有行動力、決斷力,也更有戰略眼光。“我認為特朗普政府是作不出這樣的戰略決斷的。未來如何走,恐怕要靠我們中國來作出經得住歷史檢驗的判斷。”達巍認為,一個“兼具合作與競爭、相對穩定的中美關係”仍是可期的,關鍵就在於中國如何保持自身戰略定力,瞄定自身戰略目標,抓住時機擴大合作面、縮小競爭面,尤其是要避免兩國滑向全面對抗。

達巍認為,時代變了,美國的對華戰略在變,中國的對美戰略應該也可以變一變。正如崔天凱大使所説:“中美關係不可能回到過去,也不應該把回到過去作為我們的目標。歷史是向前走的,我們對中美關係應該有更高的期待。”

本報北京5月27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小茹 來源:中國青年報

兩會要聞

圖片新聞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要聞

現場

聚焦

聲音

全媒體

多語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