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自強委員:建議降低急救藥價格為患者減負

文章來源:新京報 發佈時間:2020-05-28 07:07:49 責任編輯:李高思
作者:應悅 邵驍歆 來源:新京報 2020-05-28 07:07:49

徐自強 建議降低急救藥價格為患者減負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徐自強建議,降低急救藥價格減輕患者負擔。新京報記者 邵驍歆 攝

“急診科就像戰場,打完這一場仗,下一場什麼時候來是未知數。”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徐自強感嘆。在急診科工作了24年,徐自強覺得自己的成就感,源於每次看到病人順利從急診室走出來。

今年兩會,徐自強準備了兩個提案,一個是建議降低急救藥品的價格。徐自強説,有的急救藥品很貴,經濟困難的老百姓承擔不起,另外一個提案是建設“兩棲賓館”,讓平時普通的商務賓館,在非常時期能作為醫療機構收治病人。

我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應儘快出臺政策,適度調整急救藥品的價格;對定點生産急救藥品的藥企給予一定補貼……將在急診科因急救所産生的醫藥費用納入醫保報銷範圍,切實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徐自強

談急診工作

“急診室裏的工作讓我很有成就感”

新京報:從事急診工作24年,最初選擇急診是什麼原因?

徐自強:我們家從我爺爺開始,就是醫生。我爸爸、我再到我兒子,四代人都從醫。1996年開始,我正式成為急診科醫生,至今已經24年了。

其實最初我是在住院部的,後來科室輪轉,我就輪轉到了急診科。在急診科,很多病人經常是被擔架抬進來的。經過醫務人員的搶救之後,很多病人能直接站起來回家,這一點讓我很有成就感,也是我選擇成為急診科醫生的主要原因。

新京報:急診室的工作有什麼特點?

徐自強:急診室就像戰場一樣,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個來的病人是什麼樣的。有可能是一個病情很嚴重的病人,急需搶救;也有可能突然涌進來許多病人,讓醫務人員分身乏術。

所以在急診室裏,醫護人員總是忙個不停,診室裏也經常處於滿員的狀態。

談疫情

因抗“非典”經驗 擔任“戰疫”專家組組長

新京報:作為基層一線醫務工作者,此次疫情期間你做了哪些工作?

徐自強:醫院任命我為醫院防控新冠肺炎專家組組長。我們的工作,就是組建一個小分隊,對發燒或者有肺炎的病人進行會診、甄別。

1月22日,郴州確診了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我們醫院負責接收郴州重症患者,全院醫護人員取消春節休假。1月23日,我向醫院黨委請戰加入救治組。

醫院門診一直開著,為了防止引起患者交叉感染和醫護人員感染,我們對所有就診病人首先要進行新冠肺炎排查,確認不是感染者再進行後續治療。1月24日到26日三天裏,我們急診科團隊收治了一千多名患者。

疫情初期,醫院的發熱門診規模較小,所以就準備重新組建一個新的發熱門診,擴大規模。但擴大規模以後,醫生、護士的數量都不夠,我就跟醫院醫務部的部長要求,讓我兒子來發熱門診。

除了醫院的工作,我還是郴州專家診療組第五組組長。不僅要在自己醫院組織排查發熱病人,還要去負責接收中輕症病人的該市二醫院參加專家會診,可以説是兩頭忙。

新京報:此前還經歷過SARS,這對你來説有什麼意義?

徐自強:2003年“非典”時期,我所在的急診科負責承擔全市發熱病人的轉運工作。整個抗擊“非典”期間,我出車轉運發熱病人有200多次。可以説“非典”時期的經歷讓我積累一些防控傳染病的經驗,此次疫情,醫院任命我為防控新冠肺炎專家組的組長,也是基於這個原因。

談提案

建“商”“醫”結合賓館 提升應急救援能力

新京報:作為急診科醫生,今年有沒有準備急診相關的提案?

徐自強:近年來,醫藥價格上漲得到了一定遏制,但一些急救藥品的價格仍然高昂,部分救命藥品價格上漲幅度甚至達300%到2000%不等。急救藥品多用在急診科和重症監護病房,根據現有醫保政策規定急診科用藥往往無法報銷,價格高昂的“救命”藥品,無形之中增加了患者尤其是經濟困難患者的負擔。

舉個例子,在山區,毒蛇咬傷的病人多,救人用的抗蛇毒血清價格很貴。比如説抗五步蛇血清,每支都要1400多元。救人要用6支到8支。這樣算下來,第一天的量就要1萬元左右。

被蛇咬傷的多半是農民,而農民往往經濟比較困難,一旦被蛇咬傷,就會有人因病返貧。

首先,我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應儘快出臺政策,適度調整急救藥品的價格;對定點生産急救藥品的藥企給予一定補貼,或降低稅費,保障臨床用藥;打擊原料藥壟斷行為,制定原料藥價格管控機制,規範原料藥生産經營行為;將在急診科因急救所産生的醫藥費用納入醫保報銷範圍,切實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通過前期調研分析,我發現,導致急救藥品價格上漲的原因主要有四點:一是原料短缺;二是利潤較低,藥企面臨價格壓力,甚至出現成本倒挂,不得不減少甚至放棄這些急救藥品的生産;三是企業壟斷,生産急救藥品的上游企業通過壟斷控銷來達到非法牟利的目的;四是用量較少。

新京報:還準備了哪些提案?

徐自強:今年的另一個建議是建立“兩棲”賓館。

17年前,為了應對“非典”患者的救治,有了小湯山醫院。今年,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武漢緊急建了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以及十多家方艙醫院。如果有更加靈活的基礎設施建設,是否既可以滿足特殊時期需求,平時又不至於浪費資源?

對此,我建議加強社會應急關鍵基礎設施建設,以政府為主導,在每個地級市建設1-2個“商”“醫”結合的“兩棲”賓館,提升社會應急救援能力。

在平時作為普通賓館,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來臨時可迅速改為“醫院”使用,做到“平戰”結合。我們國家目前的醫院大多人滿為患,尤其是三級醫院,床位更加緊張,一旦遇到突發事件,調配床位相當困難,必須建立起長效應對機制。

新京報:從賓館到醫院,有哪些因素需要注意?

徐自強:現在的賓館只能商用,不能“醫”用,其關鍵因素就是賓館的電梯長度太短,不適合放置擔架。建議國家相關部門規定在賓館建設設計時,每一棟樓增加一台“醫用電梯”,在戰時轉運傷病員用。

同時,設計雙通道,在平時作為工作通道;在戰時,若是收治具有傳染性病人時,既可以作為消防通道,又可作為“醫”“患”分離的通道。

由於接收病人産生的醫療廢物需要特殊處置,我還建議在設計中增加醫療廢物排污處置設施,避免二次感染或交叉感染。增加這類設施後,在遭遇呼吸道、腸道或其他性質傳染性疾病流行時,“兩棲”賓館就可以緊急改作收治傳染病的“臨時醫院”。

新京報記者 應悅 邵驍歆

兩會要聞

圖片新聞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要聞

現場

聚焦

聲音

全媒體

多語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