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源:政府工作報告、國家統計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這次應對疫情,我國公共衛生體系、醫療服務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來一些短板和不足。我們要正視存在的問題,加大改革力度,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
代表委員表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公共衛生體系是保障全民健康的重要一環,是建設健康中國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要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堅決守護人民健康,讓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織密織牢防護網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報告還明確了防、控、治一體的路徑。“基層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線,織牢織密基層公共衛生防護網,有利於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湖北省荊門市市長孫兵代表説,要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應急響應要求,建立基層公共衛生應急防控制度,並在地市級範圍內實現規範化的傳染病救治醫院全覆蓋。
近年來,廣大農村基層醫療機構條件不斷改善。湖北省咸豐縣清坪鎮申李壩村衛生室村醫楊芳代表見證了這一變化。“以前我們看病用老三件——體溫表、血壓表和聽診器,現在的村衛生室乾淨敞亮、設備齊全,增加了高科技設備,實現了遠端診斷。”楊芳代表説,農村醫療衛生硬體不斷升級,短板正加快補齊。
“農村醫療光有硬體不夠,軟體也得跟上。”楊芳代表説,現在村醫培訓“充電”機會越來越多了,提高了疫情防控能力。除了提升村醫的水準,也要出臺更多政策,為農村地區引進醫療衛生人才。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主任朱同玉委員認為,在公共衛生體系中,人才儲備是核心,要培育一支召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可以探索設立公共衛生預備役制度,讓更多公共衛生人員到綜合性醫院工作鍛鍊,讓他們具備一定的疾控知識,提高臨床綜合救治能力,關鍵時刻能成為公共衛生應急救治的重要力量。”
如何完善公共衛生人才體系?朱同玉委員建議,一方面,要改進績效薪酬制度,按照技術、勞動、危險程度等考核績效,改善醫護人員特別是疾控人員的待遇,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強化科研平臺建設,使公共衛生機構有能力加強生物資訊、免疫學、病毒研究等科研,促進成果轉化,提升公共衛生體系綜合能力。
增強醫療衛生科研能力,築牢公共衛生體系根基
“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升醫療衛生科研能力是重要抓手。要在疫苗研發、原研藥研發、醫療器械研發等關鍵項目形成重大突破,以高水準的研發創新能力,築牢公共衛生體系的根基。”江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王水準代表説。
王水準代表認為,應進一步加大衛生健康科研投入,加強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突破醫療健康關鍵核心技術,支援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和新發突發傳染病等研究,加強公共衛生領域科技儲備。他建議,國家可設立公共衛生科研項目激勵引導基金,對取得重要突破的科研項目給予獎勵。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委員一直關注醫療衛生領域的基礎研究和科研進展,不久前該校成立了應急醫學研究中心。“西湖大學科研團隊將努力推進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科研攻關項目,也將致力於提升公共衛生科研能力。”施一公委員説。
“應進一步完善我國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備保障機制。”北京金臺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委員説,目前在有的地方救災儲備物資管理制度中,還未包括公共衛生應急儲備物資相關規定。建議構建結構合理、管理科學、運作高效的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備法律體系,“明確應急物資儲備工作管理機制、工作職責、物資品種、經費保障、檢查監督、區域協作等相關內容,更有利於常態化規範管理。”
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提升全民健康素養
“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形成了勤洗手、使用公筷公勺、垃圾分類等衛生習慣。”致公黨中央醫藥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司富春代表説,如今老百姓的健康意識普遍增強,生活方式也更加文明健康。
司富春代表認為,提高群眾健康素養,是提升全民健康水準、有效防控疫情的重要基礎,也是最根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需要廣大人民群眾增強自我防範意識和防護能力,只有有效發動群眾、依靠群眾,使群眾自覺行動起來,才能更好地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長遠來看,這些健康新風尚還能大大減少公共衛生隱患。”司富春代表説。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司富春代表認為,愛國衛生運動是我國防控傳染病的傳統法寶。要創新方式,大力開展健康知識普及,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比如,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對兒童、青少年設置課堂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健康課程。
農工黨寧夏區委會主委戴秀英委員説,要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提升健康素養,每個人都是參與者、實踐者和受益者。”戴秀英委員建議,引導群眾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進一步提升愛國衛生運動的科學性、專業性。要加強健康科普資源庫和專家庫建設,鼓勵醫務人員投身健康科普工作,通過舉辦健康科普大賽等豐富多樣的活動,加大健康知識傳播力度。
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將實施。司富春代表説:“這部法律設立‘健康促進’章節,以法律形式明確大家的健康權益和責任,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有利於鞏固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水準,提升建設健康中國的品質。”
(本報記者鄭少忠、邱超奕、齊志明、鄺西曦、任飛帆、劉詩瑤、范昊天、韓曉萌)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27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