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與往年不同,今年的計劃報告沒有設置經濟增長具體目標,而是把穩就業保民生放在優先位置,明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部分代表委員和專家學者表示,計劃報告本著尊重經濟規律和實事求是的原則,綜合考慮國際與國內、當前與長遠、需要與可能,提出了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相信經過努力,一定能夠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經濟增長並非不重要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和計劃報告都沒有明確2020年全年經濟增長的具體目標。
“不設目標增速,是綜合研判國內外形勢後作出的科學決策。”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潘越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國內疫情防控取得戰略性成果,但經濟社會發展受到的衝擊尚未消除。在世界經濟增長低迷,國際經貿摩擦加劇,逆全球化浪潮興起的背景下,經濟不穩定不確定進一步增加。不提出全年經濟增速的具體目標,有利於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
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孫國君表示,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未來走勢仍不確定;加之受疫情衝擊影響,全球經濟走勢也處在巨大不確定性之中。因此,中國經濟面臨著很大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這是設置具體目標增速的難處所在。
“今年沒有提經濟增速的具體目標,但這不等於經濟增長就不重要了。無論是保民生、保就業,還是脫貧攻堅,都要有經濟增長的支撐。”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説,雖然沒有直接提GDP的增長目標,但經濟增長的內容已經融在其他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之中。
優先穩就業保民生
計劃報告明確提出,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根據安排,2020年要實現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和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為6%左右和5%左右。
“有了就業,就有了收入,就能從總體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寧吉喆説,今年發展的首要目標任務,是優先穩就業保民生,重點要聚焦高校畢業生、農民工、貧困地區勞動力等重點群體。對今年874萬高校畢業生,實行企業擴招、研究生擴招、基層就業擴崗,併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對2億多農民工和幾千萬貧困地區勞動力實行公共就業服務城鄉常住人口(包括農民工)全覆蓋,並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中盡可能吸納農村勞動者就地就近就業。
“優先穩就業可以看出黨和國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潘越代表説,受疫情衝擊,今年就業形勢比往年更嚴峻。一方面要從改善現有企業對就業的吸納能力著手,通過減輕稅收負擔、降低融資約束、提供補助和優惠政策等多項舉措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積極發展新業態,如平臺經濟、共用經濟,在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的同時,創造更多新就業機會。
“解決就業問題,從根本上要靠企業的高品質發展。”全國人大代表、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説,今年以來,政府出臺了稅費減免等一系列政策舉措,為民營企業戰勝困難提供了強大的底氣和信心。為應對疫情對線下招聘造成的不利影響,飛鶴已經迅速開展“雲招聘”“雲面試”“雲實習”,為人才就業穩崗提供“快速路”。
“‘六穩’首先要穩就業,‘六保’首先也是保居民就業,而保就業的關鍵,在於保市場主體。”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南京大學經濟學系主任楊德才説,我國有1億多戶市場主體,是全社會就業的重要陣地。保居民就業,必須採取富有力度和針對性的措施,把市場主體穩住了,中國經濟增長也就穩住了,穩就業就有更加紮實的根基。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計劃報告明確,將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繼續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對未摘帽貧困縣和未出列貧困村實施掛牌督戰,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離不開産業扶貧的有效支撐。”冷友斌代表説,飛鶴已經在多個貧困縣建廠,解決了人才培訓、土地流轉等問題。未來,飛鶴還將堅定走好産業扶貧之路,努力帶動貧困地區種植、養殖、加工、旅遊業的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建議,要在財稅、金融、土地等方面提供支援,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産業銜接,讓脫貧攻堅中培育的産業項目實現可持續發展。
“由政府、龍頭企業主導的‘消費扶貧’雖然可在短期內見到成效,但還要進一步引導産業項目對接市場,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獨立行走’。”劉永好委員建議,全國1000萬人的易地搬遷完成後,要通過延續産業扶持和技能培訓,幫助搬遷群體實現穩定就業和持續增收。
潘越代表説,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期,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攻堅帶來了新的挑戰。疫情可能會影響貧困人口的生産經營、外出務工等,進一步加劇其經濟壓力。因此,相關部門應該進一步加快扶貧項目的開展,避免扶貧行動受到疫情的影響而放緩。在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的同時,對不同貧困人群制定更精準的扶貧政策,為其找到可持續發展的脫貧之路。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安順市委書記陳訓華説,安順市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將繼續聚焦按時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深入推進農村産業革命,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等突出問題,確保上半年剩餘1.82萬貧困人口達到脫貧標準、21個未出列貧困村達到退出條件、紫雲縣達到脫貧退出條件。
“脫貧攻堅是一項系統工程、持久工程,需要攻城拔寨,也需要慢工細活。”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委副秘書長、省扶貧辦主任李建説,脫貧攻堅戰已進入決戰決勝關鍵階段,貴州省將整改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主要突破口,補短板強弱項。發展産業,鞏固群眾的增收基礎。摸清底數、組織就業,解決好勞務就業幫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