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局之下,中美關係的“問題單”與“合作空間”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佈時間:2020-05-25 11:13:17 責任編輯:蘇向東
作者:張蔚然 李雙南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0-05-25 11:13:17

(兩會·世界觀)變局之下,中美關係的“問題單”與“合作空間”

中新社北京5月24日電 (記者 張蔚然 李雙南)新冠肺炎疫情正對大國關係和全球化進程産生重大影響。在國際關係格局大調整大變局之中,中美關係歷經多年未遇的重大挑戰。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中國兩會期間的表態,為海內外了解中美關係的“問題單”與“合作空間”提供了最新視角。

自疫情發生以來,中美關係之中既存在對兩國抗疫合作造成嚴重干擾的“政治病毒”,更有一些試圖將中美關係推向所謂“新冷戰”的危險做法。比如,美國國內有人認為,中國要為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負責。又如,一些政治勢力正鼓動就疫情發起針對中國的訴訟。

5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發佈廳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維護公共衛生與健康,記者會採用網路視頻形式進行。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以上種種,在相當程度上構成一份干擾中美關係發展的“問題單”。在24日舉行的記者會上,王毅一一予以回應。

他點名“政治病毒”——“一些政客無視最基本的事實,針對中國編造了太多的謊言,策劃了太多的陰謀”。

他回應美國對華涉疫訴訟——“‘濫訴’沒有事實基礎、沒有法律依據、沒有國際先例,是徹頭徹尾的‘三無産品’”。

他反駁“中國要對疫情全球大流行負責”之説——“病毒溯源是一個嚴肅複雜的科學問題”,“然而,美國內一些政治人物卻迫不及待地把病毒標簽化、把溯源政治化、對中國污名化”。

他批評所謂“新冷戰”——“這種危險的做法是在開歷史倒車”,“兩國各界有識之士都應當站出來予以制止”。

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會長蘇格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美分別是世界第一、第二大經濟體,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美關係走向如何,不僅事關雙方,更關係到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總體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從政治病毒擴散到“濫訴”發生,無不表明一些美國政要頑固堅持以“冷戰思維”看待中國發展,攻擊抹黑中國,對中美關係造成嚴重衝擊和影響。

“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方集中指出問題要害所在,係正本清源之舉。美方必須停止針對中國的攻擊和抹黑,為改善中美關係營造氛圍。中美應當也必須找到和平共存、互利共贏的相處之道。”蘇格説。

在指出雙邊關係問題甚至危險所在的同時,中方指明合作空間。王毅明確三點當前中美“最需要做的事情”:首先是相互借鑒和分享抗疫經驗,助力兩國各自的抗疫鬥爭;第二是順應國際社會期待,共同參與和推動抗疫多邊合作,為全球抗疫發揮積極作用;第三是著眼疫情長期化和防控常態化,及早就如何減少疫情對兩國經濟以及世界經濟的衝擊展開宏觀政策的協調溝通。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説,中美合作是全球抗疫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環。中方表達願與美方加強抗疫合作的意願,提出涉及短期和中長期、雙多邊在內的合作建議,指明具體合作領域,體現了“危機當前同舟共濟”的精神,展現了中方的大局觀,美方應拿出同樣的善意與誠意。

除了協同抗疫,中美關係還有更廣泛合作空間。如王毅所説,當今世界上幾乎所有全球性挑戰,都有待中美兩個大國協調應對。

蘇曉暉表示,這份全球性挑戰的名單很長,比如反恐、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危機、全球經濟治理等。在一些地區問題上,中美也應開展合作,如朝核問題。

“兩國合作空間的挖掘與拓展,需要美方拿出實質性行動。比如,應走出對霸權的過分迷信,應停止一些不負責任的行為,應停止推卸政治責任等。”蘇曉暉説。

王毅強調,中方願意本著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精神,與美方共同建設一個協調、合作、穩定的中美關係。中國無意改變美國,更不想取代美國,而美國也不可能一廂情願地改變中國,更不可能阻擋14億中國人民邁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蘇格指出,中方再次強調願與美方共同建設協調、合作、穩定的中美關係,指出中美關係的正確前進方向。一段時期以來,美國一些人在涉及中美關係的重大問題上走得太遠,在涉臺、涉港等問題上屢屢踩踏“紅線”,中方必須正告美方不要試圖挑戰中國的底線,不要誤判14億中國人民捍衛國家核心利益的堅定決心。

“試圖改變中國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中方就這一問題敲響警鐘是非常明智的。中美必須學會接納兩國的不同,承認社會制度和文化差異,尊重彼此。”蘇曉暉説。

從實踐角度,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趙梅建議,要堅持與美國學界、科學界等各界人士交往,推動美國人更了解中國,調動積極因素管控中美關係之中的不利因素。(完)

兩會要聞

圖片新聞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要聞

現場

聚焦

聲音

全媒體

多語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