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有多遠?“太近了,隔著一個螢幕的距離。”在濟南一家央企工作的“90後”王少民説,這兩天只要一有空,他就拿起手機,關注全國兩會資訊。
眼下,正在租房的王少民最關注的就是人才政策和住房話題。他説:“我準備在濟南安家落戶,希望能享受到更多的政策。”
人才,是會場外青年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也是會場內代表委員們最操心的議題。來自河南的全國人大代表、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生産調度邢京龍,是一名紮根車間一線的“80後”,他今年準備提交的建議正與人才問題有關。“目前我國高技能人才總量短缺,發展不充分、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技能人才社會地位不高,收入水準偏低,技能人才的職業榮譽感、自豪感、獲得感不強。”他建議國家引導企業大力培養高技能人才,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值得關注的是,有調查顯示今年青年比往年更關注全國兩會,就業創業、經濟政策、民生保障……都是年輕人聚焦的熱點問題。
“我很關注今年兩會,特別關心大學生就業問題。”東北師範大學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副主任、青年教師李健開門見山地説。記者採訪時,他還在不斷接電話為學生解答就業政策。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較大壓力。我們學校已經啟動了網路招聘服務,通過空中宣講、每日推送、線上指導、‘一對一’幫扶等措施,全力推進畢業生充分就業和高品質就業。”李健介紹。
在北京,青年民營企業家許澤瑋來到辦公室,打開電腦收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實況。他説:“聽完之後,我的感覺是非常接地氣,政策都很具體,尤其是在穩企業、保就業方面,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給予了很具體的支援措施,堅定了我們的發展信心。”
年輕人關注全國兩會,其背後是中國青年的奮鬥熱情。
5月22日中午,吉林大學選派至吉林省通榆縣邊昭村任職第一書記的宋高峰忙完工作後,並沒有歇著,而是拿起手機仔細閱讀政府工作報告。他告訴記者:“我希望了解後續鄉村振興階段如何生産發展,將有什麼樣的政策支援。”
宋高峰説:“2019年,我所在的深度貧困村在黨和政府的支援和幫助下,已順利脫貧。2020年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我們脫貧攻堅的勢頭沒有絲毫減弱。作為年輕人應該不停地奮鬥,我希望能為群眾辦更多實事。”
距離吉林兩千多公里的四川,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2016級本科生楊星星也在通過手機關注全國兩會。“我是一名從農村走出來的學生,如今我們村的貧困戶已全部脫貧,生活水準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有部分摘帽貧困戶的生産生活技能比較欠缺,精神文化方面也比較匱乏。我關注的是國家如何進一步振興鄉村經濟,希望我們年輕人能在其中發揮更大作用。”楊星星説。
有一個新現象,與往年不同,今年青年人關注全國兩會,不僅關注國家宏觀政策走向,更關注自己的“身邊事”。
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青年員工郭的非説:“因為工作原因,我參與了成渝雙城經濟圈和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的一些項目。因此,我更加關注文旅方面的提案和新政策。”在郭的非看來,當代青年關注自己的“身邊事”,本質上是在關心國家的發展和前景。
在吉林,延邊大學醫學院預防醫學專業教師張源説:“作為一名高校醫學院青年教師,我關注的重點是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如何建設,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如何‘補短板’。今天,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這為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指明瞭方向。”結合自身專業,張源提出新期待:“希望國家加大培養既具備專業知識又具備實踐技能的‘雙師型’人才,‘養兵于校’,平時在高校進行教學和科研,如遇突發事件,這些青年才俊就可以上‘戰場’。”
不難發現,我國青年對國家發展充滿信心,並以務實的態度關注著與自己專業、能力、背景相關的領域,希望自己能夠有所作為。這是一種奮鬥者的姿態——會場外的青年“小視角”,折射出中國青年努力奮鬥的“大群像”。
前段時間,曾在一線做疫情防控志願者的西華師範大學體育學院2017級學生王瀚偉,也在關注全國兩會。他説:“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中國溫度,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團結力量。作為學生應該肩負責任,紮實學好專業知識,做好本領儲備,為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本報記者 章正 周洪雙 任爽 崔志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