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疫情不會逆轉經濟全球化 新基建升級中國角色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佈時間:2020-05-20 10:07:54 責任編輯:李高思
作者:杜燕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0-05-20 10:07:54

(兩會訪談)楊元慶:疫情不會逆轉經濟全球化 新基建升級中國角色

中新社北京5月20日電(記者 杜燕)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在全球範圍內擴散蔓延。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認為,疫情不會逆轉經濟全球化,更不會終結全球化進程,反而會讓人們重新審視全球化、産業鏈及其治理框架,推動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結構的進一步重組,這將給中國企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作為中國科技領域領軍人之一,楊元慶從2008年3月起擔任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2018年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十餘年來,他的提案或議案聚焦社會民生、科技發展,尤其重視用科技力量改善社會民生、助力國家發展,涉及“為扶貧工作加上網際網路”“以資訊化手段有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大力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智慧+’,釋放效率紅利促經濟高品質發展”等建議,部分建議已獲國家相關部門回應。

在全球疫情蔓延之際,楊元慶關注中國製造業可能面臨的困境和挑戰,聚焦全球化供應鏈、新基建帶來的新機遇。

新冠病毒打擊經濟,危及全球化。對此,楊元慶坦言,有部分觀點認為中國在全球産業鏈中的地位正在被逐步弱化,不少外資企業已經或準備轉移至東南亞或回流發達國家,疫情進一步加劇了這一變化。“我的看法正相反,在疫情期間,産業鏈、供應鏈外遷的趨勢甚至會放慢,所謂産業鏈、供應鏈‘去中國化’不大可能發生。”

談及原因,他認為,儘管面臨諸多挑戰,中國製造業的比較優勢將長期存在,並將隨著經濟發展水準的提高而逐漸加強。

“未來會出現少數産業鏈或者部分産業環節的外遷或者回歸本國,但不可能是産業鏈、供應鏈的整體遷移。他説,這不符合經濟發展的比較優勢和規模經濟原則,因為供應鏈重新佈局需考慮諸多因素,短時間進行調整對任何企業都充滿挑戰,“換句話説,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替代‘中國製造’在全球産業鏈、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

楊元慶認為,“中國製造”韌性強,在應對潛在突發事件時,具有系統性的優勢。在疫情暴發初期,為了防控疫情擴散蔓延,中國製造企業復工延遲、産能停滯,中斷了全球供應鏈的正常運作。僅僅兩個月,中國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絕大多數企業恢復生産,保障了海外訂單交付,穩定了全球供應鏈。

他還認為,中國有很大的內需市場支援供應鏈留在中國。以星巴克為例,在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大背景之下,星巴克3月中旬宣佈在中國建設一座咖啡創新産業園,建成後將成為其在美國以外産能最大的烘焙工廠,這正是對中國消費市場信心的體現。

疫情之下,中國經濟面臨大考,“中國製造”的新動能在哪?楊元慶認為,疫情對地緣政治、全球經濟發展都會産生非常重要的影響,但疫情不會終結全球化進程,也不會逆轉經濟全球化會,而是會讓人們重新審視全球化、産業鏈及其治理框架,並在合作與開放之中不斷做出修正,尋找新的機會、新的增長點。

他談到,疫情還將進一步推動智慧化浪潮的發展,加速數字經濟發展、智慧化場景的落地與應用,激發智慧經濟新一輪增長紅利。同時,疫情或將進一步加速推動跨地域、跨行業、跨職能的大規模兼併重組,大型企業將集聚更大的競爭優勢。

“疫情大概率會推動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結構的進一步重組,這也將給中國企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楊元慶表示,要正確認識到中國製造轉型優勢和産業升級的潛力,使得中國不僅可以有效應對各種風險,還能夠推動産業升級轉換,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他強調,新基建更為中國在全球産業鏈的角色帶來了絕好的機會。在他看來,新基建有利於緩解疫情對中國經濟帶來的衝擊,穩定經濟增長,尤其從長期看,有利於為中國産業發展注入強大的“數字動力”,實現産業結構升級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促進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增強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完)

兩會要聞

圖片新聞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專題首頁 | 中國網首頁

要聞

現場

聚焦

聲音

全媒體

多語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