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全國政協委員蔣穎:外企對投資中國依然充滿信心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網 發佈時間:2020-05-20 09:35:26 責任編輯:李高思
作者:馬常艷 來源:中國經濟網 2020-05-20 09:35:26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0日訊(記者 馬常艷)疫情以來,“外資重新考慮供應鏈佈局”的討論甚囂塵上。全國政協委員、德勤中國副主席蔣穎表示,事實上,根據中國美國商會、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等調查,只有不到一成的外資企業認為疫情加速了轉移步伐,更多企業認為中國的比較優勢已然發生變化,依然對投資中國充滿信心。

全國政協委員、德勤中國副主席蔣穎 (資料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鵬/攝)

在蔣穎看來,中國新的比較優勢對外資仍具吸引力。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在産業集中度、供應鏈效率、勞動力素質和市場潛力等方面,比較優勢十分明顯。

她分析稱,中國擁有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公佈的全部工業種類,能夠滿足簡單行業和複雜領域全品類的生産。數量龐大的供應商在多地區形成了同一産業的供應鏈集群,構成了高效的全國供應鏈網路。中國勞動力生産效率更高,根據Nation Master調查,單個中國工人的生産效率是ASEAN國家平均水準的4倍。中國依然是世界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過去6年間,中國城鄉居民的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在2019年超過了3萬元,未來低線城市、農村市場、以及城市中産階級擴大將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另外,隨著“新基建”的推進,必將有更多創新技術和應用場景涌現,數字經濟的發展將進一步推動線上消費市場的繁榮。

中國的比較優勢吸引了更多重視效率、市場和技術創新的高品質外資。在未來,蔣穎認為,中國還應創設更加高品質的營商環境,穩定和留住外資。要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特別應該重視智慧財産權保護工作,創設與國際接軌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在政策措施領域,應該保證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

“根據中國美國商會在疫情期間進行的調查,所有應答企業均表示自己平等享受到了各類財稅支援政策,緩解了經營壓力,對中國政府的復工復産政策措施表示了積極肯定。”蔣穎認為,疫情過後,制訂擴大內需政策時,應繼續堅持“三公”原則,避免出現內外資企業商品和服務差別對待現象。資訊發佈、供應商條件劃定以及評標開標等環節均應保證公開透明。

隨著疫情在全球的繼續蔓延,供應鏈和資金緊張衝擊著外企在國內的正常經營。蔣穎認為,政府應與受影響外企建立定期溝通機制,了解其具體痛點與需求,比如可外企母國合作,提供零部件包機服務,保證企業在國內生産不“斷鏈”。

蔣穎強調“未雨綢繆”,未來應積極提高航空貨運能力和以空港為中心的貨運樞紐地位,增強供應鏈韌性。在融資支援方面,儘管目前外資企業在境內上市沒有法律障礙,但缺少操作細則,且附加條件繁多,應進一步完善和簡化外資企業在境內上市、發債等操作細則,鼓勵外企在境內融資。

在"穩外資”的同時,蔣穎建議以公平開放的市場“引外資”。放寬市場準入將激勵更多的外資企業投資中國。縮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並逐步取消部分行業外商投資股比限制,堅定外資投資信心。對於不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特別是金融、醫療、教育等與新經濟密切關聯的領域,儘快推進更高水準的開放。

對於現階段還不能全面放開的行業,蔣穎認為,應充分利用18個自貿區等先行先試平臺,賦予其更大的改革創新自主權,發揮引外資示範作用。在部分行業,落實外資企業以入股、認購等方式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兩會要聞

圖片新聞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專題首頁 | 中國網首頁

要聞

現場

聚焦

聲音

全媒體

多語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