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新聞現場

要聞直播圖片中央領導下團組

獨家訪談現場記者會部長通道

兩會觀察

圖跡微視外眼看兩會兩會"帶節奏"

數讀秒懂報告全解讀兩會"沸騰點"

獨家策劃

世相中國習觀傳習錄中國3分鐘

幀像學習V碰詞兒HI中國人

當前位置:網上直播>正文

醫聯體,打通醫改“任督二脈”

文章來源:青海新聞網 發佈時間:2019-03-13 17:44:05 責任編輯:

醫聯體,打通醫改“任督二脈”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以前,我看個感冒發燒也得跑去省級大醫院,小醫院我信不過。現在有了醫聯體,我更願意去社區醫院了。”居住在西寧市城東區東關大街社區的馬麟大爺前一陣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驚訝地發現,省人民醫院的醫生正在坐診。原來,衛生服務中心和省人民醫院建立了醫聯體關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告訴他,醫聯體的好處還不止這些,以後在大醫院看完病,康復治療可以轉到社區醫院,大醫院醫生還會定時來復查,既方便又放心。

金字塔似的分佈結構,醫療資源虹吸式縱向發展,保基本托網底的頂層設計,實現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根本保障,這些詞語匯集在一起就是——“醫聯體”。

構建“三縱三橫”的健康服務共同體體系

今年57歲的趙春花家住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塔爾鎮半溝村,她是醫聯體的受益者之一。一年前,她因患內分泌疾病到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總院做手術。大通縣中醫院是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的三分院,手術後她被轉到大通縣中醫院做後續康復治療。

在與記者談到這一年來醫聯體建設給老百姓帶來的感受時,趙春花説,到大通縣中醫院後,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總院的專家定期來查房,心裏踏實多了。而縣醫院住院病人沒那麼多,離家也不遠,現在自己身體恢復良好。

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是全國第一個市縣鄉村跨區域緊密型一體化的健康共同體,也是我省醫聯體建設的生動實踐。

針對城鄉優質醫療資源分佈不均衡、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不高、分級診療制度網底兜不住,特別是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遠等問題,西寧市委、市政府堅持頂層設計,以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為核心,以提升區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為主線,以公平可及、群眾受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于2016年5月以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為總院,整合大通縣3所縣級公立醫院為分院,30所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89個村衛生室醫療資源,建立了人、財、設備、藥品、業務“五統一”管理,具有獨立法人的全國第一個市縣鄉村四級跨區域緊密型一體化的健康服務共同體。

醫聯體成立後,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創新運作機制,構建“三縱三橫”的健康服務共同體體系。“三縱”是指從集團內部打造三條緊密型一體化的縱向鏈條,“三橫”是指從健聯體橫向部門之間協作聯動的角度,打造“三個橫向互動機制”。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一縱”依託集團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的組織架構,構建以居民和患者健康為中心的防治結合的服務體系。“二縱”從構建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的“大健康”新模式出發,對不同級別醫療機構的職能進行重新梳理定位,總院成立健康管理部,分院成立健康管理科,鄉鎮衛生院組建了307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三縱”打造以健康管理為導向的績效管理模式,引導醫務人員主動參與健康干預工作。

“一橫”通過將市縣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婦幼中心等部門融合進健康聯合體,開展以環境健康、疫苗接種、疾病防控、職業健康等重點健康問題的多部門聯合健康行動。“二橫”加強與醫保部門聯動,創新性實行“總額管理、超支分擔、結余獎勵”的醫保打包付費政策,明確醫保結余資金重點用於防治結合相關工作和績效獎勵,形成防治結合促進健康的激勵機制。“三橫”加強物資供應保障方面的聯動,在黨委、紀檢監督下,藥品、醫用衛生耗材和辦公用品集中統一採購,進一步擠壓藥品、耗材水分,優化健康聯合體收支結構,增加醫療性收入。

推動省、市、縣、鄉四級分級診療核心目標實現

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巴州中心衛生院與省第五人民醫院建成了“醫聯體”,與民和縣中醫院建立了“醫共體”。省第五人民醫院派出多名醫生每週定期坐診、帶教。民和縣中醫院每週定期派一名醫生和一名護士來巴州中心衛生院查房、會診。兩家醫院還為巴州中心衛生院醫務人員免費提供進修培訓。“現在農村老百姓能在家門口享受省級和縣級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既能省下錢又能少跑腿。”巴州中心衛生院院長李萬峰覺得踏實多了。

構建多種形式的醫聯體是推動分級診療核心目標實現的重要一步。

2013年10月1日起,我省在全國率先全面實施覆蓋省、市、縣、鄉四級醫療機構的分級診療制度。

為加快推進多種形式醫聯體建設,我省制定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多種形式醫聯體建設的通知》《青海省醫聯體專科聯盟建設的指導意見》《青海省醫聯體績效考核工作方案》等,全力推進醫聯體建設,全省共組建不同形式醫聯體共95個,其中:省級組建醫聯體17個,市(州)級組建醫聯體18個,組建縣域醫共體60個。選擇高血壓、糖尿病、萎縮性胃炎等25種疾病,制定了中藏醫常見病出入院和雙向轉診標準,在各級中藏醫院推廣實施。

與此同時,為了給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吃“定心丸”,築牢醫聯體兜底基礎,我省進一步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落實基層衛生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相關政策,督促基層衛生事業單位加強以崗位設置方案為基礎的人員聘用及後續管理工作。制定出臺了《青海省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和崗位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下放管理許可權,建立“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才高級職稱評審制度。

全面推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全省共組建家庭醫生團隊2076個,常住人口、重點人群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簽約率分別達到54.85%、79.98%和97.48%,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按照每人130元的補助標準開展健康體檢。

初步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進醫院”的就醫新秩序

所謂醫聯體,就是在一定區域內,以三級綜合性醫院為牽頭單位,聯合區域內的二級及以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診療服務、技術指導、人員培訓、轉診流程、健康資訊等醫療業務的整合為紐帶,結成利益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患者在醫聯體的聯盟內,可以享受基層醫療機構與三甲大醫院之間的雙向轉診,檢查結果互認,三甲醫院的專家到社區出診等優質診療服務。

受地域、醫療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我省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遠”等問題一直是綜合醫改工作中的沉疴頑疾。

為此,我省多措並舉建設醫聯體,積極構建沒有圍墻的醫院,力圖打通醫改“任督二脈”,在推進分級診療制度,解決醫療資源供需錯位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以醫聯體之“通”,破解群眾看病之“痛”——“小病在基層、大病進醫院”的就醫新秩序正在我省初步形成。

今年全省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縱深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規範醫聯體建設和發展,增強“三醫聯動”的改革合力和疊加效應……

建設和發展醫聯體,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的重點任務,是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合理配置資源、使基層群眾享受優質便利醫療服務的重要舉措。

未來,如何進一步讓醫療資源動起來,讓患者看病不再難、不再遠?“醫聯體突破了城鄉、區域等限制,真正做到了分級診療,為老百姓打造了‘家門口的醫院’‘身邊的醫院’。”省衛生健康委負責人表示,醫聯體就是要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從“以醫院為重點”向“以基層為重點”轉變,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視點短評

讓醫療資源真正動起來

讓資源與技術“多跑”,讓病人少跑,引導有序醫療,這是政府力推醫聯體的初衷。

醫聯體是未來醫改的重要方向。醫改作為一個世界性難題,醫聯體的發展仍然面臨許多現實問題,比如更多依靠政府推動非自願組合,鬆散型的醫聯體佔多數,實踐中上轉容易下轉難……

要想真正打通多層級醫療體系之間的“任督二脈”,實現醫療服務資源的高效配置,除了讓優勢醫療資源下沉外,還需從其他幾個方面尋求突破。其一是要在醫聯體內實現健康檔案、病歷等互聯互通,實行檢查結果互認、處方流動、藥品共用,切實方便老百姓就近看病就醫;其二是要因地制宜探索由三級公立醫院或業務能力較強的醫院、縣級醫院牽頭,組建不同級別、不同類別城鄉醫療機構或專科之間優勢互補、分工協作的醫聯體,為醫聯體發展奠定制度基礎;其三是要從醫療服務體系內部實現各方利益共用,通過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讓參與醫聯體建設的各家醫療機構從中受益,並通過人才培養、職稱晉陞、績效改革等方式,讓大醫院和基層醫院的各級各類醫務人員都能得到實惠和發展空間。

在醫聯體建設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解決“大醫院放得下、基層接得住、患者願意去”的問題。患者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看病,還是衝著醫聯體牽頭單位的名氣和技術。如果醫聯體形式大於內容,牽頭單位誠意不足,下沉到基層的優質醫療資源非常有限,基層患者要想真正享受到大醫院的優質資源還得去牽頭大醫院本部,這種所謂的醫聯體就失去了意義。

目前,全省醫聯體建設實踐正在蓬勃開展,而將醫聯體真正建設成為服務、責任、利益和管理共同體,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只有不斷完善相關支撐配套政策,讓各方都能從醫聯體的合作中充分受益,讓醫療資源真正動起來,醫聯體才能“連體”又“連心”,並最終讓患者受益。

故事傳真

在家門口就可以透析了

“多虧有了醫聯體,要不我只能放棄治療了!”

説這話的是家住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長寧鎮後子河的劉俊花。今年42歲的劉俊花家中有一兒一女,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家境並不富裕。2013年1月,劉俊花感覺腰疼,吃不下飯,以為只是普通的頭疼腦熱,她沒往心裏去。可半個月後,她全身都開始水腫,尤其是眼睛和腳,腫得特別厲害。為了省錢,劉俊花依舊扛著病工作。又過去了三個月,她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不得已,她到大通縣人民醫院去就診。結果讓她大吃一驚,被確診為慢性腎炎引起的腎衰竭等疾病。

由於縣醫院的醫療水準有限,醫生建議她到西寧去治療。劉俊花不得不喚回在外打工的丈夫,從此踏上了漫長曲折的求醫路。

劉俊花和丈夫先去了河北石家莊,接受洗腎和透析治療。僅僅一個月時間,便花費了7萬元錢。實在難以承受後續的治療費用,他們回到了西寧,每週在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透析兩次。由於家住大通縣,每到治療的日子,劉俊花早晨10點從家中出發,晚上7點才能回到家。除去4個小時的透析治療時間,5個小時都花費在了路上。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劉俊花的眼中閃著淚花。“每次回大通都是下班高峰期,公交車特別擠,有時候在車上要站一個多小時,身體虛弱,兩眼冒金星,下車後連回家的路都看不清,只能扶著墻慢慢走。”

除了每週兩次的透析治療,劉俊花一個半月還需要住院一次。僅2013年一年,她的治療費用就花費了12萬元,而她家的年收入總共只有3萬元。為了撐起這個負債纍纍的家庭,為了給自己治病,劉俊花的大女兒高一就輟學出去打工了。

2016年下半年,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成立,在集團的幫扶下,大通縣醫院成為集團一分院,建立了血透中心。

這對劉俊花來説,無疑是個天大的好消息,從此她在家門口就可以透析了!

聽到這個消息,劉俊花的心裏一下輕鬆了。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年下來,包括路費、住宿費等費用,平均能節省2萬元至3萬元費用。

目前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一分院血透室共有3名醫生和8名護士,科室擁有11台透析機,截至目前已經為51名大通縣患者進行血透治療。從2018年3月開始,血透室開設了夜班,每台機器一天能透析三人。如果有治療方面的疑問或藥品調配的困難,可隨時聯繫總院腎內科的專家進行指導。

現在的劉俊花看上去氣色好,精神好,心態也好。“現在看病就在家門口,服務圍著我們患者轉,我對治好自己的病充滿信心!”


要聞更多>>

圖片新聞更多>>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世相更多>>

幀像更多>>

他説中國更多>>

專題首頁 | 中國網首頁

新聞
現場

兩會
觀察

獨家
策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