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趙秋玥 吳磊)3月10日,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胡定旭做客新華網,就醫改工作提出,引鑒香港醫療經驗和資源,借粵港澳大灣區機遇,積極參與做試點,推動資源分配、分級診療以及多點執業,助力內地醫改,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3月10日,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胡定旭做客新華網。新華網 陳延特 攝
以下為訪談主要內容:
主持人:胡先生您好,您的提案主要集中在醫改方面,作為香港醫管局原主席,您認為以香港經驗來看,如何推動內地醫療改革?
胡定旭:內地以公立醫院為主,好的醫生不願意跑出去,只留在好的醫院裏面,所以大醫院、三甲醫院人很多,很多醫院沒人去。怎麼把資源分配得好一點?利用遠端醫療等等,比如有些病不需要跑到北京、跑到上海去看,可以到縣裏、到市裏或到省醫院去看,分級診療是很重要的。
回看香港醫管局沒成立之前,好醫生都跑到好的醫院去。後來香港政府將幾十個醫院重新組合起來,每個醫院基本達到一個水準,解決很多人都跑到大醫院去的問題。我們國家很大,不能一步到位,但如果能將資源分配得好一點,分級診療、多點執業能分配得好一點,我們可以一步一步解決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
我們要鼓勵多點執業,使醫護人員能體驗到他們真正的價值;要增加醫護人員的收入,應該要做的有兩方面:一是政府投入增加,二是鼓勵私立醫療發展,“兩條腿走路”。這樣一是可以減低公共醫療壓力,二是醫護人員有另外一條出路。
當然私立醫院要監管,最主要的是它的安全性,品質一定要保持好。
主持人:您認為如何能夠更好地將香港醫療資源引入到內地?如何跟您提到的大灣區機遇結合?
胡定旭:需要研討如何將醫院管理經驗引進來,但是不能完全抄過來,香港和內地畢竟不同。臨床指引、風險管理等等,好多事情大家是可以分享一些經驗的,對提高內地醫院管理水準是挺管用的。
譬如,有一兩個香港醫療機構開始進入內地,跟內地醫生合作,慢慢將香港機構管理經驗引入內地,可以先從大灣區開始。
我常常提出一個問題,譬如外國人能用的藥到內地來用要有一個過程。藥監出臺政策審批已經快很多,但是我們怎麼樣將藥品等儘快引入到內地?我覺得先行先試,比如可不可以先利用大灣區做這件事?香港跟國際接軌了,香港科研在世界上非常不錯,但我們怎麼好好利用香港和大灣區結合?利用香港和國際接軌?希望政府能在藥品研發、資料等方向能夠打通。
主持人:您提出在粵港澳大灣區要建立健康資訊平臺、網際網路醫療示範區以及打造電子健康卡,當時是基於怎樣的設想?
胡定旭:比如廣州有幾十萬香港人,他們有時去香港看病,電子平臺能將他以前的醫療記錄都記錄下來,他跑到廣州看醫生、到香港看醫生,跑到哪個醫院去,卡一放上去,將這個病人所有的病歷拿出來,能打通。
就大灣區來講,香港、澳門,我們怎麼將資訊一體化,比如健康卡怎麼能將資料都放在上面?我們要有一個目標,朝著這個目標去做,對推進大灣區一體化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