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新聞現場

要聞直播圖片中央領導下團組

獨家訪談現場記者會部長通道

兩會觀察

圖跡微視外眼看兩會兩會"帶節奏"

數讀秒懂報告全解讀兩會"沸騰點"

獨家策劃

世相中國習觀傳習錄中國3分鐘

幀像學習V碰詞兒HI中國人

當前位置:正文

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重塑中國生態“高顏值”

文章來源:人民網-中國人大新聞網 發佈時間:2019-03-13 07:47:23 責任編輯:蘇向東

編者按:

東風送暖,春回大地。3月,一年一度全國兩會召開,共商發展大計,舉國高度矚目。

解決“新官不理舊賬”、消除奇葩證明、緩解“大城市病”、嚴懲暴力傷醫、治理校外託管亂象、提速降費……每年兩會,總有一些話題“脫穎而出”,引來廣泛熱議。

今年兩會哪些話題最熱、網民最關心?人民網將充分運用大數據作為參考依據,捕捉兩會熱點,解讀背後世情。

“兩會熱1℃”系列報道,帶你到兩會熱點裏面瞧門道。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新華網/中國政府網 劉廈 攝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生態環境問題直接關係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舉國關注,舉世矚目。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戰役之一,“污染防治”成為高頻詞。據人民網輿論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統計,3月11日至3月12日8時,有關“污染防治”的新聞報道12912篇,論壇文章487篇,微信文章12662篇,APP文章4729篇。

“儘管壓力不小、挑戰很大,但是機遇大於挑戰,我們應該充滿信心。”全國兩會上,在回答是否有信心實現治污目標這個問題時,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的話擲地有聲。

道阻且長,行則必至。這是上下同心、負重前行的攻堅戰:每一地都是戰場,每個人都是戰士。為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全面小康,為了子孫後代的藍天碧水凈土,污染防治攻堅戰鼙鼓動地,鏖戰正酣。

戰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回眸5年多來生態保護之路,無疑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成效最好的時期。

人們的感受格外深切。曾被藥廠異味逼得不敢開窗的小區居民,如今每天享受清新空氣;以往秋冬季節在很多地區熱銷的空氣凈化器和防霾口罩,漸漸有點“賣不動”了;過去被譏為海口“龍須溝”的美舍河,再現“人們漫步休憩”的場景……漸漸地,家鄉的河流變清了,身邊的綠地增多了,呼吸的空氣潔凈了,居住的城鎮越來越美了。

2018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發佈。這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第一年,也是中國生態環保工作乘勝追擊、擴大戰果的一年。

據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9.3%。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汾渭平原PM2.5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1.8%、10.2%、10.8%。

其中,北京市PM2.5濃度同比下降12.1%,達到51微克/立方米;山西省2018年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平均下降10.8%,優良天數較2017年平均增加7天,重污染天平均減少3天。

與藍天保衛戰齊頭並進,全國各地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也取得了積極進展。

城市黑臭水體的整治是污染防治的重要一環。到2018年底,36個重點城市1062個黑臭水體中,95%消除或基本消除黑臭,實現攻堅戰年度目標。據不完全統計,36個重點城市直接用於黑臭水體整治的投資累計1140多億元,共建設污水管網近2萬公里、污水處理廠(設施)305座,新增日處理能力1415萬噸,有效提升了水污染防治水準。

“污染防治攻堅戰,既是攻堅戰,又是持久戰。”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李幹傑仍不敢有絲毫懈怠。無論造林綠化、修復生態,還是污染治理、結構轉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風正時濟,自當破浪揚帆;任重道遠,仍需策馬揚鞭。河北省塞罕壩逾半個世紀的不懈造林,讓茫茫荒原變身萬畝林海;福建省長汀縣“滴水穿石、人一我十”,堅持治理水土流失,完成由“火焰山”到綠水青山的美麗嬗變……眾多生態建設成功案例提醒我們,在集中攻堅的基礎上久久為功,美麗中國的願景才能化為現實,生態文明建設才能行穩致遠。

總攻

2019年2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聽取審議國務院落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決議等情況的專項報告。常委會組成人員普遍認為,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重大進展,生態環境狀況持續改善。同時,這場戰役仍面臨多重挑戰,稍有鬆懈就可能出現反覆,要以更大決心、更實舉措全力攻堅。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在3月3日的部長通道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用“克服四種不良心態、做到五個堅定不移、認真落實六個做到、聚焦打好七場戰役”概括了繼續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思路和舉措。

一個剛剛基本解決溫飽問題、還有大量貧困人口的中國,一個每人平均自然資源大都不及世界平均水準的中國,一個為“站起來”“富起來”而不得不在發展和環境中艱難選擇的中國,面臨的生態環境壓力,全世界找不出第二個。

“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説。

承諾如山,使命必達。

從當前的任務部署來看,污染防治攻堅戰並非針對所有問題“全面開花”,而是清晰界定目標和任務,突出重點、以點帶面、有所為、有所不為,具體表現為七場標誌性重大戰役。

——打贏藍天保衛戰是重中之重。以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為主戰場,以秋冬季、採暖期為重點時段,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加大結構調整優化力度,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

——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機動車廢氣排放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在該場行動中,中央堅持“車油路企”統籌,全面開展清潔柴油車行動、清潔油品行動、清潔運輸行動、清潔柴油機行動四大攻堅行動。

——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推進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督檢查,督促地方建立長效機制,確保黑臭水體長治久清。

此外,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標誌性重大戰役,也是重要突破口和“牛鼻子”。聚焦七場標誌性重大戰役,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既是改善環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當務之急。

禁令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改革創新環境治理方式,對企業既依法依規監管,又重視合理訴求、加強幫扶指導,對需要達標整改的給予合理過渡期,避免處置措施簡單粗暴、一關了之。

“對於‘一刀切’,我們的態度一直是非常鮮明的,堅決反對,堅決制止,嚴格禁止。”在3月11日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對環保“一刀切”問題説“不”,展現其決心。

環境治污需要鐵腕執法,但所謂的“鐵腕”,並非不分青紅皂白,對企業“一關了之”。

其實,早在2017年8月,生態環境部(原環保部)就明確表態,“所謂‘一刀切’,從來就不是環保部的要求。”2018年5月,生態環境部研究制定《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意見》,明確提出要禁止平時無作為,臨時“一刀切”的弄虛作假行為,同時嚴格禁止“一律關停”“先停再説”。

官方三令五申反對“一刀切”,甚至專門出臺禁令,從側面足以看出問題的嚴重性,其負面影響不容小覷。

去年11月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向社會公開“回頭看”中“一刀切”的典型案例。其中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被直接點名,因打著大氣污染治理旗號強制禁煤,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溫暖過冬。

李幹傑也曾多次強調,個別地方的“一刀切”行為是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必須堅決反對。對於這種“一刀切”行為,要嚴厲打擊問責,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手軟。

去年以來,在生態環境部的號召下,重慶、江蘇、河北等地也紛紛出臺針對性的政策,禁止環保“一刀切”,並且提出了具體要求和舉措,對於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以及不作為、亂作為行為形成巨大威懾。

今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陜西建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義光就帶來了一份環境治理不能搞“一刀切”的提案。

他認為,企業作為污染防治的主體,必須要依法依規履行環保責任,同時政府也要依法依規進行監管,防治簡單粗暴,一關了之。同時他呼籲,對一些採取好的防治措施,沒有造成環境的污染的企業,應該給予綠色通道。對存在違法排污的企業,也要留有一定的餘地,給予整改機會,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環保“一刀切”看似簡單省事,見效明顯,但這種“株連式”的執法卻背離了法治的基本原則,對於守法企業來説,不僅不公平,還存在誤傷的風險。

藍圖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古往今來的實踐表明,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把綠色作為底色,發展才更有亮色。

“綠色發展是構建高品質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面推動綠色發展的鏗鏘話語,詮釋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深遠意義: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共生關係。

——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黃山市人民政府市長孔曉宏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近年來,黃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綠色是黃山最大的底色,生態是黃山最大的優勢。隨著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的全面啟動,黃山翻開了生態文明建設新的歷史篇章”。孔曉宏透露,近年來,黃山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以構建山水相濟、人文共美的新安江生態經濟示範區為抓手,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引導産業佈局、倒逼結構轉型,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協同共進、“生態美”和“百姓富”的同頻共振。

“生態興”托舉“文明興”,綠色發展引領社會進步的新階段。在東北大興安嶺,堅持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並舉,塑造大自然的“天然氧吧”;在青海三江源,加強沙漠化防治、高寒草原建設,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綜合治理,呵護好“一江清水向東流”的“中華水塔”;在長江經濟帶,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踐證明,不斷增強自然生態系統的修復能力和自我迴圈能力,才能促進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不是一場衝鋒就能把紅旗插到山頂——當前,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不少城市空氣品質仍未達標,一些地方飲水安全仍有風險,土壤污染治理仍需破題。稍有鬆懈,攻堅的成果就有可能得而復失。

我們必須咬緊牙關,爬過治理生態環境問題這個坡,邁過高品質發展這道坎,深化改革創新激活生態文明“新動能”,才能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這一場大仗、硬仗、苦仗,重塑中國生態“高顏值”,讓美麗中國的擘畫早日走進百姓的生活

(黃子娟、李依環、韋衍行、汪瑞華、張子劍)

要聞

圖片新聞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世相更多>>

幀像更多>>

他説中國更多>>

專題首頁 | 中國網首頁

新聞
現場

兩會
觀察

獨家
策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