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新聞現場

要聞直播圖片中央領導下團組

獨家訪談現場記者會部長通道

兩會觀察

圖跡微視外眼看兩會兩會"帶節奏"

數讀秒懂報告全解讀兩會"沸騰點"

獨家策劃

世相中國習觀傳習錄中國3分鐘

幀像學習V碰詞兒HI中國人

當前位置:正文

“兩高”為民營企業家撐腰:讓法律成為護身符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佈時間:2019-03-13 07:25:11 責任編輯:蘇向東

兩會成了民營經濟與民營企業家的“高光時刻”。繼此前被政府工作報告頻繁提及後,3月12日,“民營”相關字眼在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中出現了8次。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保護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在行政與司法層面達成了高度一致。

最高法報告指出,要審慎適用強制措施,禁止超範圍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財物,堅決防止將經濟糾紛當作犯罪處理,堅決防止將民事責任變為刑事責任,讓企業家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

最高檢報告則指出,在司法辦案中對國企民企、內資外資、大中小微企業落實好“平等”二字。要做到三個“區分”,嚴格區分正當融資與非法集資、區分産權糾紛與惡意侵佔,以及區分個人財産與企業法人財産等界限。

一系列提法大大增強了民營企業家的安全感。全國政協委員、月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丁佐宏直言印象很深刻,他説:“法律平等、公平是營商環境的基礎。今年‘兩高’的報告提及民營企業段落是最長的,語句也最到位,對(改善)我們民營企業的營商環境有很大幫助。”

加大力度糾正涉及産權的冤錯案件

今年的“兩高”報告中均提及了“張文中案”。2009年3月,物美集團創始人張文中被以詐騙罪、單位行賄罪、挪用資金罪判處有期徒刑12年,2018年5月再審改判無罪。這成為人民法院落實黨中央産權保護和企業家合法權益保護政策的一個標桿案件。

平反冤錯案件,是司法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的一個鮮明標誌,尤其在這兩年,隨著對民營企業家和産權保護的制度性保障明顯升溫,一系列過去的冤錯疑案紛紛進入司法人員的視野。

今天,最高法院副院長江必新首次亮相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他表示今年將加大力度糾正涉及産權的冤錯案件,重點關注涉及民營企業家的合同詐騙案、挪用侵佔資金罪案件,異地創業、異地投資等存在訴訟“主客場”的案件和因規劃調整、政策變化、領導更換而發生的案件。

江必新説,在判斷糾正冤錯案件時,要堅持罪行法定原則,凡是刑事法律沒有規定為犯罪的,一律不得作為犯罪追究。要堅持疑罪從無的原則,凡屬於證據不足、事實不清的案件,一律以無罪處理。要堅持證據裁判原則,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證據不足的不能認定為犯罪。

“一個典型案例,勝過一沓文件。”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工商聯主席劉勁松説,“張文中案”平反在社會上反響非常大,對於保護企業家的合法權益有相當積極的示範作用,激勵了民營企業家的信心,説明法律在為民營企業家保駕護航。

讓法律真正成為民營企業家護身符

在過去一段時間,一些民營企業産權沒能得到很好保護,當民營企業出現違法行為時,有的執法部門習慣於“簡單粗暴”地採取查封、扣押、凍結等措施,在結案後也沒能及時解封、解凍非涉案財物,影響了民營企業發展的積極性。

這樣的做法正在整改。江必新説,最高法已經決定,當民營企業出現違法行為時,慎用強制措施。在不影響第三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在法律規範允許的範圍內,能不採取強制措施的儘量不採取強制措施,能少採取強制措施的儘量少採取強制措施;在不違背法律、不損害其他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能不查封的就不封,能少封的就少封,能活封的就活封;在能夠實現審判和司法目的的前提下,如果存在著多種手段,法院、法官必須選擇對當事人權益損害最小、利益最大的方式處理案件。

“用柔性的辦法處理民營企業相關糾紛”,這成了最高法的處理準則。“欲判其死,先求其生”,在執行涉及破産案件的時候,對除了“僵屍企業”以外的那些有希望、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儘量進行重整,讓他們獲得新生。在訴訟過程中,儘量使用調解手段,加大和解力度。在不損害相對方當事人權益,而且相對方有足夠潛力的情況下,放企業一條生路,支援民營企業生存發展……

在“部長通道”上,江必新説,希望讓法律成為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的護身符,讓法院成為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堅強陣地,讓法官成為捍衛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堅固盾牌。

這樣的表態很快引起了代表委員們的熱議,也受到了多方的積極評價,大家紛紛在座談會、小組討論會上建言獻策,討論如何讓這樣的司法保障在實踐中真正落地,讓企業家卸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南存輝認為,當務之急是健全與民營企業相關的法規體系,儘快起草涉及刑事民事交叉案件的司法解釋並嚴格執行。他説,好的政策要有細則才能真正執行下去,為民企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就應該“全力清理、完善司法政策和司法解釋,對於不利於平等保護民營經濟的條款,要及時配置或調整完善”。

(記者 張均斌 王林)

要聞

圖片新聞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世相更多>>

幀像更多>>

他説中國更多>>

專題首頁 | 中國網首頁

新聞
現場

兩會
觀察

獨家
策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