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新聞現場

要聞直播圖片中央領導下團組

獨家訪談現場記者會部長通道

兩會觀察

圖跡微視外眼看兩會兩會"帶節奏"

數讀秒懂報告全解讀兩會"沸騰點"

獨家策劃

世相中國習觀傳習錄中國3分鐘

幀像學習V碰詞兒HI中國人

當前位置:正文

代表委員議國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發佈時間:2019-03-12 09:47:46 責任編輯:吳疆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高品質發展要求,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代表委員們表示,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迎難而上、紮實工作,錨定目標、鉚足幹勁,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總書記強調,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統籌謀劃和推進”,黑龍江樺南縣梨樹鄉和平村農民孫斌代表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在農村,最突出的短板也在農村。近幾年和平村發展現代化農業,合作社社員的水稻每坰地增加純收益4000元。但村容村貌距離美麗鄉村目標還有距離。建議加大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力度,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西藏拉薩市塔瑪社區黨委第一書記格桑卓嘎代表介紹,塔瑪村2017年脫貧摘帽,2018年的工作重點就放在了防止返貧上。通過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激發農民內生動力,去年全村集體經濟收入約4000萬元。建議進一步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確保黨的“三農”工作路線方針政策落地生根。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辦好農村義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雲南省昭通市文屏鎮中心小學校長甄蘭芳代表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4.2%,但少數農村地區仍存在失學輟學現象,實現國家確定的教育目標仍面臨挑戰。建議進一步優化公費師範生、特崗計劃等政策,全面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讓優秀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

“總書記要求,要向改革開放要動力,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孟凡利代表表示,青島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去年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長15%,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加51.6%,嘗到了新動能帶來的甜頭。不過,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然存在。建議進一步優化發展軟環境,特別是為高新企業、中小企業、年輕人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研究員王家騏代表認為,自主創新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和迫切要求。近年來,我國科技取得長足發展,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增強。不過,要清醒認識到我們的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依然不足。建議著力解決影響創新創業創造的突出體制機制問題,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

“抓創新是大道理,能創新是硬道理”,重慶市軌道交通集團運營三公司工務維保部副經理張傑代表表示,目前重慶軌道的關鍵設備國産化率大大提高,取得了多項專利,達到行業領先的水準,這離不開技術人員們憋著一股勁學技術、搞技改,比學趕超爭當“大國工匠”。目前,我國正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建議積極營造鼓勵創新創業創造的社會氛圍,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讓更多高技能人才為全面小康貢獻力量。

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

“總書記指出,環境問題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能否得到人民認可的一個關鍵,要堅決打好打勝這場攻堅戰”,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物理室副主任溫香彩委員表示,當前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重大進展,去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同比下降9.3%,但防治污染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建議進一步加大力度,完善相關環保法律法規。

“遼闊的草原更加美麗了”,從事草業研究32年的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學院教授馬暉玲代表表示,這些年我國強化草原合理利用,大力實施退牧還草生態獎補等,重點天然草原的家畜平均超載率明顯下降,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顯著提升,草原生態環境大幅改善。建議大力借助現代科技手段更好摸清草原資源家底,遵循生態系統內在的機理和規律,因地制宜、分類施策。

“作為領導幹部,要堅決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守住最嚴格生態紅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創美麗中國建設新局面而努力奮鬥”,四川省廣安市市長曾卿代表介紹,目前廣安華鎣山綠化工程造林面積達5.56萬畝,栽植各類苗木310萬株,為老百姓生活休閒空間“留白增綠”。建議嚴格管控生態保護紅線,實現山水林田湖草系統監管、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過程監管。

(綜合本報記者方圓、劉夢丹、袁泉、李茂穎、趙兵、王沛、李家鼎、李堅、吳秋余、楊昊、王錦濤、王迪、王明峰、魏哲哲報道)

要聞

圖片新聞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世相更多>>

幀像更多>>

他説中國更多>>

專題首頁 | 中國網首頁

新聞
現場

兩會
觀察

獨家
策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