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新聞現場

要聞直播圖片中央領導下團組

獨家訪談現場記者會部長通道

兩會觀察

圖跡微視外眼看兩會兩會"帶節奏"

數讀秒懂報告全解讀兩會"沸騰點"

獨家策劃

世相中國習觀傳習錄中國3分鐘

幀像學習V碰詞兒HI中國人

當前位置:正文

外媒關心的這件大事,今年迎來歷史新起點

文章來源:海外網 發佈時間:2019-03-09 16:59:55 責任編輯:黃磊

這幾天的兩會會場上,“一帶一路”成了多家外媒最關心的議題,幾乎每場發佈會必被問及。3月8日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三次被問到“一帶一路”。世界對“一帶一路”的關注度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經過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六年,共建“一帶一路”的成果越來越多,人氣越聚越旺,道路越走越寬,展現出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以即將召開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新起點,未來“一帶一路”建設如何推進,牽動世界目光。

筆者認為,中國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發起國和推動者,接下來需要把握幾個“關鍵點”,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走穩、走遠。

一是要加強“一帶一路”原理論建設。“一帶一路”發展至今,需要一套成熟的理論來概括它的學理基礎和邏輯,體現其對以往相關理論的超越,“一帶一路”迫切需要“原理論”。未來“一帶一路”研究不能只是政策分析或政策解讀,要有“原理論”;不能總是講“一帶一路”不是什麼,要講清楚“一帶一路”是什麼,即它的具體內涵以及衡量指標究竟是什麼。目前看來,“一帶一路”研究要講清楚以下三個層次的內涵:中國經濟外交的頂層設計;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公共産品。

二是要加強“一帶一路”學科體系建設。據統計,六年多來中國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成立了眾多“一帶一路”研究平臺,目前已經達到300多家。參與“一帶一路”研究的外國知名智庫已有50多家,中亞、東南亞、歐美國家的主要智庫紛紛組織研究團隊,開展“一帶一路”專項研究。海內外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陸續面世,中國學者目前已經出版了400多本“一帶一路”相關著作,國外知名智庫的相關報告也有100多份。在“一帶一路”研究日益成為“顯學”的大背景下,未來幾年“一帶一路”研究要朝著體系化、學科化建設的方向邁進,要整合國內外的研究力量,搭建有全球影響力的“一帶一路”學術研究平臺和智庫合作機制。

三是要加強“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硬聯通與軟聯通的結合。過去六年多的時間裏,“一帶一路”建設在基礎設施“硬聯通”方面成果斐然,其代表性成果為港口、高鐵、核電、大壩、園區等“重資産”項目,這些項目投資較大、週期較長、風險較大。未來,中國要儘快充實“輕資産”案例庫,要打造一批有品牌價值、潤滑效應的輕資産項目,如餐飲、旅遊、科技、教育、中醫藥等。提升中國服務業、先進製造業等品牌價值,補足關鍵工藝、關鍵零部件、關鍵原材料等軟肋,增強國際市場的綠地投資,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走進去”、“走上去”。“一帶一路”的“軟聯通”項目有助於實現“通心工程”。

四是要加強“一帶一路”建設的第三方市場合作。目前,許多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都希望同中國一起開拓第三方市場,中國企業可以通過與國際跨國企業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為第三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未來幾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取得越來越多的積極成效,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參與“一帶一路”的意願將會更加強烈。中國要利用這個契機,與有關國家及其企業一道,擴大第三方市場的合作範圍,積極創新合作模式,支援中資企業參與聯合投標、共同投資,開拓新的市場,實現優勢互補,實現“1+1+1>3”的共贏效果。

五是要加強“一帶一路”的機制化建設。“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不只是貿易和投資,還包括對國際制度和國際規則的建設,這是“一帶一路”能否行穩致遠的機制性要素。二戰以來,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主導著世界經濟秩序和規則制定權,這套制度設計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頻頻出現問題,越來越不適應世界經濟發展現狀。未來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機制化建設問題,在提升自身制度性話語權的同時,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産品。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提供的公共産品主要是物質性和理念性公共産品,制度性公共産品較少。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有區域性制度産品屬性,但不是全球性制度産品。未來,“一帶一路”秘書處、國際合作委員會等常設機制建設應進入倒計時。在國內,國家級“一帶一路”研究院應提上日程。

六是要加強“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的風險管控與輿論引導能力。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範“灰犀牛”事件。毋庸諱言,“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會面臨諸多風險與挑戰,我們要有先手,也要有高招。過去六年,關於“一帶一路”出現了一些負面聲音,從某種程度上説,這是因為在西方國家看來,中國碰觸到了他們最敏感的紅線區域。這也意味著西方國家的態度會從局外旁觀到干預攪局。未來幾年,“一帶一路”建設將全面考驗中國的戰略定力與戰略智慧。

七是要加強中國城市與中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的品質。過去六年,很多中國城市制定了參與“一帶一路”的規劃,但對絕大多數城市而言,參與品質不高,很多規劃存在同質化特點,有頂層設計,但微觀的基層創新不足。另外,歷史、地理等優勢常常被提及,但缺乏産業優勢。在企業層面,國有企業參與意願和能力較強,民營企業則稍顯不足。未來幾年,自由貿易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前者、後者需相互助益,政府與企業是“一帶一路”的兩個輪子,需同步驅動。未來“一帶一路”真正需要的是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世界一流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

過去六年共建“一帶一路”完成了總體佈局,繪就了一幅“大寫意”,今後幾年要聚焦重點、精雕細琢,共同繪製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可以説,“一帶一路”是21世紀的偉大倡議,一個突出特點是隨時在“動態性調整”,如最初提64個國家概念,到“絲路沿線國家+絲路相關國家”,再到今天的“絲路共建國家”。應對“動態性調整”的問題更需要智慧,為此要凝聚全球智慧,這也是這一偉大倡議的魅力所在。

要聞

圖片新聞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世相更多>>

幀像更多>>

他説中國更多>>

專題首頁 | 中國網首頁

新聞
現場

兩會
觀察

獨家
策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