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聚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對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下一步發展作出規劃
昨日的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今年工作任務時,對區域協調發展有較多著墨,尤其點出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試驗區等多個全國熱點發展區域,並透露今年多項政策改革發展舉措。
京津冀
發展重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報告摘錄: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
背景: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歷時5年,2014年2月26日,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在北京舉行,京津冀協同發展首次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産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
2017年4月,國家級新區雄安新區“出世”,作為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
今年1月,習近平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提出,緊緊抓住“牛鼻子”不放鬆,積極穩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並且要高品質高標準推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要打造一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標誌性工程項目,新開工建設一批交通、水利、公共服務等重大基礎配套設施,讓社會各界和新區百姓看到變化。
最新進展:昨日,全國人大代表、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表示,雄安新區總體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啟動區控制性詳規、白洋淀生態治理及保護規劃已經編制完成,即將轉入大規模、實質性開工建設階段。
觀點
相對於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京津冀發展較晚,有一定後發優勢,成本、空間優勢明顯。曹妃甸、濱海新區、渤海新區都有廣闊發展空間,可承載能力較強。京津冀人口密集、生態脆弱,未來更應強調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的協調。其中,雄安新區地位獨特,是首都的“一體兩翼”,需要參與到首都的功能升級、城市病治理中來。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弘
粵港澳大灣區
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
報告摘錄: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促進規則銜接,推動生産要素流動和人員往來便利化。
支援港澳抓住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更好發揮自身優勢,全面深化與內地互利合作。
背景: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珠三角九市)。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粵港澳大灣區在“一國兩制三稅區”的制度框架下,聯動廣東、香港、澳門三地,以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為發展目標。
最新進展:據了解,為做好與港澳在規則政策方面的銜接,廣東將在營商環境規則、科技創新政策對接、金融市場互通、民生領域對接等四方面發力。
廣東省發改委主任、省大灣區辦主任葛長偉表示,廣東將對標港澳,進一步優化大灣區內部在市場準入、産權保護、法治保障、政務服務等方面的制度安排;爭取國家支援,儘快出臺大灣區吸引境外、境內人才的稅收優惠政策。
據葛長偉介紹,下一步廣東省將支援符合條件的港澳銀行、保險機構,在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設立金融機構。
觀點
粵港澳大灣區涉及“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支援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這表明,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香港、澳門的分量不可忽視。——廣東省社科院教授丁力
長三角
增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
報告摘錄: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編制實施發展規劃綱要。
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創新自主權,增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
背景:2016年通過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顯示,長三角範圍包括三省一市,即上海市和浙江、江蘇、安徽三省,一共26座城市。規劃定下目標: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去年,《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公佈,提出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攜手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上海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解讀稱,上海將促進長三角進行合理分工、錯位競爭,進行協同發展;共同互補,制定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夯實産業基礎,促進公共服務深度融合。
最新進展:在昨日召開的2019年上海商務情況通報會上,上海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建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相關部門重點對標美國、歐盟等30個國家和地區,並廣泛借鑒粵港澳大灣區、雄安新區和海南自貿區等地的創新措施,從促進投資、貿易、金融、人員等要素流動出發,聚焦總部經濟、人民幣跨境結算、新型國際貿易等重要産業領域,研究提出100多項創新舉措。目前,上海層面已形成新片區總體方案初稿,將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指導下進一步完善方案,爭取儘快報批。
觀點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各地分工明確。上海充當作業系統平臺,並在全球、全國吸引一流人才為長三角提供人才、資金、平臺。江蘇的優勢在製造業,浙江的網際網路、數字經濟發展快速,安徽的科教行業、新型工業化是亮點。就上海自身發展而言,背靠廣袤的長三角腹地是最大優勢。江浙皖與上海形成良好互動,就能推動要素自由流動。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陳煜波
海南自貿試驗區
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
報告摘錄:推進海南自貿試驗區建設、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
背景:2018年10月16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並印發《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明確自貿試驗區的實施範圍為海南島全島,將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大幅放寬外資市場準入。
方案提出,對外資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深化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對外開放,在種業、醫療、教育、旅遊、電信、網際網路、文化、金融、航空、海洋經濟、新能源汽車製造等重點領域加大開放力度。
方案還支援海南加快自貿區服務業創新發展,發展國際醫療旅遊和高端醫療服務,對部分醫療器械研究適當降低關稅,鼓勵航空公司新加開海南直達全球主要客源地的國際航線,並授權自貿試驗區制定港澳專業人才執業管理辦法。
最新進展:今年1月27日,海南省省長沈曉明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披露,海南自貿試驗區建設方面,中央明確的第一批11個配套方案,7個方案已經審議通過,其中5個方案已印發實施,梳理出12個先導性項目並加快推進,取得階段性成果。其中,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的自由貿易賬戶體系,2019年1月1日正式上線;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國家標準版覆蓋海空港口岸並拓展至海關特殊監管區,海南升級版啟動建設。
觀點
海南自貿試驗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海南自貿試驗區的定位是建設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港,中央對海南的佈局是戰略性考量。
一方面,海南經濟發展壯大會為南海提供強大的支撐,另一方面,海南是島嶼經濟,對海南發展的戰略佈局也是為探索島嶼經濟的發展模式。
——廣東省社科院教授丁力
新京報記者 王俊 倪偉 實習生 梁寶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