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
“新時代呼喚著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擁有無比廣闊的空間,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
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的講話,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引起強烈反響。
大家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與文藝工作座談會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一脈相承,再次吹響了以文化自信為底蘊、以偉大靈魂和作品為動力,為黨和人民繼續前進提供強大精神激勵的進軍號角。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藝,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大家承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中國國家話劇院副院長田沁鑫委員説,我國全面深化改革處於攻堅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處於關鍵期,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文藝作品必須具有振奮人心、催人奮進的力量。
“比如我國的脫貧成就,讓世界震撼。這值得我們去深入挖掘、熱情謳歌。”田沁鑫説,自己正在導演民族歌舞劇《扶貧路上》,為在扶貧一線艱苦奮鬥的黨員幹部點讚。
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文藝作品才能有生命力。
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委員認為,要創作新時代的精品佳作,首先要清楚新時代需要什麼,新時代人民群眾的審美情趣是什麼,融入時代、融入生活,這樣的作品才會烙下時代的印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我們要帶著這樣的任務,回到各行各業的實踐中去,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為回答時代課題作出貢獻。”李大進委員説。
“要深刻解讀新中國70年曆史性變革中所蘊藏的內在邏輯,更好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鄧純東委員説,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應當根據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和時代特點,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使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真正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時代的雕塑者。
在談到對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印象最深的一句時,鞏漢林委員脫口而出:“以人民為中心!”
這短短的幾個字,正是文藝工作者創作的源泉和中心。他説:“了解人民群眾,才能夠創作出具有火熱生活氣息、走進人民心坎裏的好作品。總書記的話更堅定了我們的信心。”
一切優秀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都源於人民,一切優秀文藝創作都為了人民。
“我們的創作為了誰?我們的作品給誰看?”聯組會上,馮遠征委員發言時提出的問題引人思考。在他看來,文藝作品是為人民創作的,是演給觀眾看的,藝術創作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裏。
馮遠征説,青年文藝工作者的培養是他目前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一切為了人民’是優秀文藝工作者的最大屬性和第一宗旨,要作為使命一代代傳承下去。”
“只有真正將人民裝在心中,用心體會溫暖的細節,才能更好地為人民代言。”李掖平委員認為,廣大文藝工作者一定要深入社會基層,到火熱的生活第一線,到各行各業的實際工作中,切實調研、了解、感受人民群眾所喜所憂和所思所想,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假大空”的標語口號和臉譜化,真正傳達出時代的脈動、社會的需求和人民的心聲。
“歷史經典能傳承至今,就是因為融入了人民。”張建國委員認為,創作要依賴人民、依靠人民,腳踏實地與人民相結合。“只有踏踏實實沉下心來,走到人民中間,才能打造精品,傳承力作。”
堅持崇德尚藝: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努力做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藝術家和學問家。
“總書記的講話,為我們指明瞭前進方向,我們更加感受到了作為文藝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來自八一電影製片廠的陳力委員説。
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
作為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娘家人”,來自中國文聯的李前光委員説:“在奮進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文藝工作者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的重大使命。要不斷加強道德修養,努力攀登藝術高峰,以高遠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為社會作出表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文藝創作和學術研究,都應該反映現實、觀照現實,都應該有利於解決現實問題、回答現實課題。
“總書記的講話,對我們社會科學工作者來説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安七一委員説,作為藏學研究工作者,更要走出象牙塔,走進青藏高原,就脫貧攻堅、生態保護、經濟發展等現實問題深入研究,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作出社會科學工作者的貢獻。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
來自山東大學的王學典委員説,要紮根中國大地,紮根人民之中,反映中國時代發展的大變遷,深刻解讀歷史性變革中蘊藏的內在邏輯,更好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為黨和人民繼續前進提供強大精神激勵。
(新華社記者胡浩、林暉、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