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
新聞

要聞直播兩會圖片中央領導下團組

獨家視頻現場直擊記者會部長通道

兩會
觀察

圖跡直通兩會中國正在説兩會天天評

圖解中國訪談代表委員説報告全解讀

獨家
策劃

習觀中國3分鐘中外觀HI中國人

世相幀像深讀碰詞兒兩會有數

當前位置:2018全國兩會>正文

關於201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8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文章來源:新華網 發佈時間:2018-03-23 20:56:18 責任編輯:蘇向東

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

關於201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8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2018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財政部

各位代表:

受國務院委託,現將201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8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並請全國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

2017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嚴格執行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查批准的預算,認真落實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的審查意見,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運作穩中向好態勢持續發展,改革開放全面深化,經濟結構繼續優化,品質效益明顯提升,風險管控穩步推進,市場信心顯著增強,社會大局保持穩定。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較好。

(一)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情況。

1.全國一般公共預算。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2566.57億元,為預算的102.3%,比2016年同口徑(下同)增長7.4%。加上使用結轉結余及調入資金10138.85億元(包括中央和地方財政從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資金,以及地方財政使用結轉結余資金),收入總量為182705.42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3330.03億元,完成預算的104.3%,增長7.7%。加上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3175.39億元,支出總量為206505.42億元。收支總量相抵,赤字23800億元,與預算持平。

2017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扭轉了2012年以來增速放緩態勢。一些收入項目超出預算較多,其中,國內增值稅超出2677.56億元,企業所得稅超出1875.61億元,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和關稅超出3086.25億元。主要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效益提升,稅源相應增加;工業生産者價格指數回升超出預期,直接帶動以現價計算的相關稅收快速增長;國內外需求回暖,進口商品量價齊增,進口稅收增加較多。

2.中央一般公共預算。

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1119.03億元,為預算的103.2%,增長7.1%。加上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1350億元,從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283.35億元,收入總量為82752.38億元。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5076.99億元(包括本級支出、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完成預算的99.3%,增長5.4%。加上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3175.39億元,支出總量為98252.38億元。收支總量相抵,中央財政赤字15500億元,與預算持平。

主要收入項目執行情況。國內增值稅28165.97億元,為預算的104.9%。國內消費稅10225.09億元,為預算的99.6%。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15968.56億元,為預算的120.8%。關稅2997.69億元,為預算的112.7%。企業所得稅20422.62億元,為預算的104.4%。個人所得稅7180.71億元,為預算的111.2%。出口貨物退增值稅、消費稅13870.37億元,為預算的106.7%。非稅收入5424.43億元,為預算的66.2%。

中央本級支出29858.89億元,完成預算的100.9%,增長7.5%。主要支出項目執行情況是: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271.46億元,完成預算的100.9%。外交支出519.67億元,完成預算的95.2%。國防支出10226.35億元,完成預算的100%。公共安全支出1848.94億元,完成預算的100.6%。教育支出1548.39億元,完成預算的101.9%。科學技術支出2826.96億元,完成預算的99.5%。糧油物資儲備支出1597.48億元,完成預算的108.2%。債務付息支出3779.43億元,完成預算的100.8%。

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65218.1億元,完成預算的99.3%,增長4.5%。其中,稅收返還8163.59億元,完成預算的89.3%,主要是根據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後有關稅收返還政策據實安排;一般性轉移支付35167.9億元,完成預算的100.4%;專項轉移支付21886.61億元,完成預算的101.9%。一般性轉移支付佔轉移支付總額的比重提高至61.6%,其中,老少邊窮地區轉移支付增長19.7%,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增長9.5%。

2017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收2507.38億元、支出結余668.01億元,全部轉入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中央預備費預算500億元,實際支出60.7億元,用於大氣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等方面,剩餘439.3億元(已包含在上述支出結余668.01億元中)全部轉入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017年末,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餘額4666.05億元。

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6665.64億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91447.54億元,增長7.7%;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收入65218.1億元。加上地方財政使用結轉結余及從地方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資金8505.5億元,收入總量為165171.14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73471.14億元,增長7.7%。收支總量相抵,地方財政赤字8300億元,與預算持平。

(二)2017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情況。

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61462.49億元,增長34.8%。加上2016年結轉收入298.5億元和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籌集收入8000億元,全國政府性基金相關收入總量為69760.99億元。全國政府性基金相關支出60700.22億元,增長32.7%。

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3824.77億元,為預算的103.2%,增長6.4%。加上2016年結轉收入298.5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總量為4123.27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3669.19億元,完成預算的91.6%,增長9.2%。其中,中央本級支出2683.6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985.59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大於支454.08億元。其中,結轉下年繼續使用385.59億元;單項政府性基金結轉超過當年收入30%的部分合計68.49億元,按規定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級收入57637.72億元,增長37.3%,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52059.01億元,增長40.7%。加上中央政府性基金對地方轉移支付收入985.59億元和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籌集收入8000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相關收入為66623.31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相關支出58016.62億元,增長34.2%,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相關支出51779.63億元,增長37.1%。

(三)2017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情況。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主要根據國有企業上年實現凈利潤一定比例收取,同時按照收支平衡原則安排相關支出。

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2578.69億元,下降1.2%。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2010.93億元,下降6.7%。

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244.27億元,為預算的96.5%,下降13%,主要是石油、電力等行業企業2016年經濟效益下滑。加上2016年結轉收入128.03億元,收入總量為1372.3億元。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001.71億元,完成預算的86.3%,下降30.9%,主要是2017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規模下降,同時調入一般公共預算比例提高,支出規模相應減少。其中,中央本級支出766.34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235.37億元。向一般公共預算調出257億元。結轉下年支出113.59億元。

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本級收入1334.42億元,增長13.2%。加上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對地方轉移支付收入235.37億元,收入總量為1569.79億元。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244.59億元,增長2.1%。向一般公共預算調出310.61億元。

(四)2017年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支情況。

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收入55380.16億元,為預算的106.9%,增長10.5%。其中,保險費收入39563.61億元,財政補貼收入12264.49億元。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支出48951.67億元,完成預算的101%,增長12.3%。當年收支結余6428.49億元,年末滾存結余72037.47億元。目前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整體上還有較大結余,但受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影響,部分省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撫養比偏低,基金收支平衡壓力較大。

2017年末,中央財政國債餘額134770.16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准的債務餘額限額141408.35億元以內;地方政府債務餘額164706.59億元,包括一般債務餘額103322.35億元、專項債務餘額61384.24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准的債務餘額限額188174.3億元以內。

以上預算執行的具體情況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全國預算執行情況2018年全國預算(草案)》。

(五)2017年主要財稅政策落實和重點財政工作情況。

2017年,財政部門認真落實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預算決議要求,全面貫徹實施預演算法,有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大重點領域保障力度,支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著力實施減稅降費政策。密切跟蹤營改增試點實施情況,落實並不斷完善試點政策,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享受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啟動創業投資和天使投資有關稅收政策試點。將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試點政策推至全國。繼續實施2016年底到期的部分稅收優惠政策等。實行上述措施,全年新增減稅超過3800億元。取消、停徵或免征房屋轉讓手續費等43項中央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7項收費標準;取消、停徵或減免城市公用事業附加等5項政府性基金,降低2項徵收標準;取消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加上地方自主清理的政府性收費,全年涉及減收超過1900億元。此外,相關部門還出臺了清理規範經營服務性收費、推進網路提速降費、降低企業用能成本、推進物流降本增效等措施,全年減輕社會負擔超過4400億元。進一步規範涉企收費行為,創建實施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定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目錄清單全國“一張網”制度,清單之外一律不得收費,並建立了亂收費舉報投訴查處機制。

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撥付專項獎補資金222億元,支援鋼鐵、煤炭行業超額完成2017年化解過剩産能任務,妥善安置分流職工。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産能6500萬千瓦。撥付資金566.7億元,支援中央企業處置“僵屍企業”以及解決國有企業“三供一業”等歷史遺留問題。完善棚改安置方式,在商品房庫存量大的地方積極推行貨幣化安置。落實和完善企業兼併重組、債權轉讓核銷等相關政策,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工作有序推進。進一步優化中央基建投資支出結構,集中用於重大水利工程、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等。規範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民營企業參與率穩步提高。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啟動41個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創建。實施農業補貼制度改革,突出綠色生態導向。支援完成糧改飼面積超過1300萬畝,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1200萬畝,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242萬畝,引導種植結構調整,促進耕地地力保護。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消化政策性糧棉油庫存8501萬噸。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公司和33家省級農業信貸擔保公司完成組建,累計為超過4.9萬個農業項目提供貸款擔保,擔保總額442.5億元,緩解了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在13個糧食主産省選擇200個産糧大縣,面向適度規模經營農戶開展農業大災保險試點,保障水準提高約90%。推進土地整治,農業綜合開發建設高標準農田250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新增2165萬畝,災後水利薄弱環節和重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支援18個省份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示範。

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強對公共科技活動的支援,全面落實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和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改革舉措,運用市場化方式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支援智慧製造、工業強基、綠色製造工程建設。落實和完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政策,將新材料納入首批次應用保險保費補償範圍。發揮國家積體電路産業投資基金等引導作用,促進製造業重點領域加快發展。實施調整後的財政補貼政策,全年推廣新能源汽車約80萬輛。支援30個城市開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加快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運作,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

大力支援脫貧攻堅。中央財政補助地方專項扶貧資金861億元,比2016年增長30.3%,農業、教育、醫療、交通等領域也加大了對貧困地區的投入力度。在全國83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連片特困地區縣全面推開涉農資金整合試點,截至2017年底,實際整合財政涉農資金3286億元。中央財政安排易地扶貧搬遷貸款貼息,支援地方完成34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大力推進資産收益扶貧,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攻堅繼續保持良好態勢,全年實現1289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教育改革發展。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全國約1.43億義務教育學生獲得免學雜費、免費教科書資助,1377萬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獲得生活補助,1400萬進城務工農民工隨遷子女實現相關教育經費可攜帶。落實高等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要求,完善和加強高校經費使用管理,進一步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博士生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提高了3000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取消了實行60多年的藥品加成政策。開展生育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合併實施試點。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年每人平均財政補助標準由45元提高到50元。整合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改革資金分配方式。推進基層衛生綜合改革。支援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完善就業創業政策體系,擴大求職創業補貼補助範圍,鼓勵地方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創業給予一次性補貼。出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提高了約5.5%。整合設立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由各地統籌用於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支出,惠及全國7797萬困難群眾。提高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惠及全國860萬優撫對象。完善救災補助政策,大幅提高災害應急救助等4項中央財政補助標準。加強基本住房保障。支援棚戶區改造開工609萬套,推進公租房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中央財政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集中用於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等4類重點對象,戶均補助標準由2016年7500元(貧困地區為8500元)大幅提高至2017年約1.4萬元,支援改造農村危房190.6萬戶。推動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49863家公益性文化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1257個體育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城鄉公共文化體育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

支援生態環保建設。落實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啟動中央財政支援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支援地方落實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增加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規模,全國享受重點補助的縣域達819個。加大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支援力度,推動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開展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試點。推進濕地保護與恢復,落實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和天然林保護全覆蓋政策,支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支援迴圈經濟發展和清潔生産,啟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試點。深入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完善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支援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改進預算管理制度。清理規範重點支出同財政收支增幅或生産總值掛鉤事項,完善重點支出保障機制。財政轉移支付結構進一步優化,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數量減少18項、減至76項。首次在中國政府網、財政部門戶網站集中公開中央政府預算、中央部門預算和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公開部門預算的中央部門增加到105個。完善政府預算體系,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比例提高到22%,將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等3項政府性基金項目轉列一般公共預算,取消排污費等以收定支、專款專用的規定。強化預算績效管理,績效目標管理範圍覆蓋中央部門所有一級和二級項目、全部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績效目標隨同預算批復和下達,全面開展項目績效目標執行監控和績效自評,會同第三方機構開展重點績效評價,部分績效自評結果和重點績效評價結果向全國人大報告並向社會公開。健全政府會計準則體系,開展政府財務報告編制試點。推進稅制改革和稅收立法。完善增值稅制度,將增值稅稅率由四檔減至17%、11%和6%三檔,取消13%的稅率,將農産品等稅率從13%降至11%。水資源稅改革試點擴大到10個省份。出臺個人收入和財産資訊系統建設總體方案。配合加快稅收立法工作,煙葉稅法、船舶噸稅法以及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順利出臺,增值稅暫行條例修訂公佈,耕地佔用稅法、車輛購置稅法、資源稅法、關稅法等立法工作深入開展。完善財政體制。分領域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出臺外交領域改革方案,起草教育、醫療衛生領域改革方案。研究進一步理順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總體方案,起草健全地方稅體系改革方案。

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依法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強化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全年發行地方政府新增債券1.59萬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准的2017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63萬億元以內。著力發展項目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品種,啟動發行土地儲備、政府收費公路專項債券。印發進一步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堅決制止地方以政府購買服務名義違法違規融資等文件,設定“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嚴禁各種形式的違法違規或變相舉債,初步實現對當前地方政府主要違法違規融資行為的監管政策全覆蓋。組織核查部分市縣和金融機構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嚴格依法依規問責處理,相關責任人被給予撤職、行政降級、罰款等處分。公開曝光處理結果,發揮警示教育作用。同時,繼續開展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督促指導地方有效防範政府債務風險。

強化財政監督。組織開展地方預決算公開、扶貧資金使用管理、中央部門財經紀律執行情況、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等監督檢查,查處違規使用財政資金490多億元,對相關責任人嚴肅追責,推動完善制度、規範管理,促進重大財稅政策和制度落實。

2017年的財政預算工作,是過去五年財政改革發展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五年來,國家財政實力不斷邁上新臺階,財政政策的精準性有效性不斷實現新提升,現代財政治理體系和能力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財政在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偉大進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一是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促進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由2012年的12.6萬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20.3萬億元,赤字率一直控制在3%以內。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實現增值稅對貨物和服務全覆蓋,徵收66年的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營改增累計減稅超過2萬億元。取消、免征、停徵或減徵1368項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涉及減收金額3845億元。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盤活沉澱資金,保障基本民生和重點項目。二是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實現供求關係新的動態均衡。紮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出臺實施一批有利於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財稅政策,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新動能加快成長。著眼于提高農業供給品質,進一步完善財政支農政策,支援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向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優化投入結構、完善支援方式,創新對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三是堅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現代財政制度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在推進預算公開、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加強預算績效管理等方面,出臺實施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現代預算管理制度主體框架基本建立。完善消費稅制度,調整徵收範圍、優化稅率結構和改進徵稅環節。全面推進資源稅從價計徵改革。加快推進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合理確定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後增值稅收入分享比例,中央和地方財力格局總體穩定。四是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央財政補助地方專項扶貧資金年均增長22.7%。建立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調整完善就業創業政策措施,重點群體和總體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基本醫保制度實現全覆蓋,大病保險制度基本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統一。構建起以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為主體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連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低保、優撫等標準。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建設3400多萬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700多萬戶。五是堅持推進依法理財,提升財政管理水準。修改後的預演算法頒佈施行,出臺環境保護稅法、資産評估法、政府採購法實施條例等,財稅法治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大財政監督檢查力度。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強化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初步形成地方政府債務監督管理制度框架和風險防控體系。現代國庫管理體系建設向縱深推進,國債市場化改革、收益率曲線建設取得重要成果,政府採購運作機制不斷優化。建立健全財政部和財政系統內控機制,財政核心業務及權力運作的風險管控與監督制衡持續加強。配合推進預算聯網監督,中央預算聯網監督系統建成並上線運作,省級財政部門全面實現與同級人大聯網,主動接受人大監督。

五年來財政改革發展工作取得的成績,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及代表委員們監督指導的結果,是各地區、各部門以及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預算執行和財政工作中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財政收支緊平衡特徵明顯,部分基層財政運作困難,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面臨較大壓力;財政支出結構還需進一步優化,支出項目只增不減的固化格局沒有根本改變,資金使用碎片化問題亟待破解;預算執行不夠均衡,年末結轉資金規模較大,部分專項轉移支付項目預算執行率偏低;加強財政績效管理十分緊迫,一些地方、部門和預算單位重分配輕管理,花錢不問效,資金閒置浪費問題嚴重;財稅改革還有不少硬骨頭,有的改革需要進一步加快,有的改革舉措落地見效需要下更大功夫;一些地方違法違規或變相舉債,風險隱患不容忽視。我們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將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1  2  >  


要聞

圖片新聞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世相更多>>

幀像更多>>

中外觀更多>>

專題首頁 | 中國網首頁

會議
新聞

兩會
觀察

獨家
策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