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報告是“國家賬本”,明確政府錢從哪來、用到哪去。3月5日,《關於201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8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查,裏面的每個數字和每條政策,無不引起代表委員和社會公眾的關注。很多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也都能在預算報告中找到答案。
赤字率調低至2.6%、實施萬億元減稅降費、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這些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宏觀政策,也是關係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政策。
作為經法定程式審核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財政收支計劃,政府預算在形式上是“國家賬本”,但其內涵和作用遠遠超越一般的賬本。預算制度在現代國家治理中居於重要位置,政府收支必須全部納入預算進行管理。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現代預算制度,有利於強化預算約束、規範政府行為、實現有效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預算公開,是實現財政民主監督、有效監督的基本前提,也是公眾行使知情權的基礎。近年來,我國預算管理制度改革不斷向前推進,預算公開的制度框架基本確立、預算公開體系基本形成,預算公開方式日益完善。比如,近年來通過預算公開,公眾越來越了解“三公”經費的使用情況,並能夠開展有效監督,“三公”經費實現逐年下降。
預算具有較強的專業性,一系列數字和術語容易使人云裏霧裏。打造“陽光財政”和“陽光政府”,應該使預算易於理解、便於監督。我們注意到,近年來預算報告從內容和形式上不斷探索和創新。今年的預算報告更加簡短精練、重點突出、內容翔實,報告附件更加充實,註釋和説明更多,圖文結合,提高了可讀性。此外,今年首次在預算報告上印製二維碼,便於查閱財政政策、財政重點工作等內容。
應該説,近年來貫徹新預演算法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同時,預算制度也需要不斷完善,比如進一步推進預算公開、推動預算編制的科學化和標準化、加強年度預算與中期財政規劃相銜接、推進政府財務報告編制試點、實施績效管理、加強預算執行管理,等等。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建立全面規範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我們相信,預算制度將在國家治理中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