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
新聞

要聞直播兩會圖片中央領導下團組

獨家視頻現場直擊記者會部長通道

兩會
觀察

圖跡直通兩會中國正在説兩會天天評

圖解中國訪談代表委員説報告全解讀

獨家
策劃

習觀中國3分鐘中外觀HI中國人

世相幀像深讀碰詞兒兩會有數

當前位置:2018全國兩會>正文

莫讓眾籌變眾愁 代表委員吁建核對機制遏網路騙捐

文章來源:工人日報 發佈時間:2018-03-20 07:43:33 責任編輯:高南

代表委員呼籲建立資訊核對機制,遏制網路騙捐現象

網路慈善莫讓眾籌變“眾愁”

本報訊 (記者劉旭)“這是我親戚的朋友,資訊真實,請大家幫幫病重的他”“我的初中同學,希望大家伸出援手,幫幫他”……近年來,個人求助性質的網路眾籌資訊不時在朋友圈刷屏。同時,“騙捐”等負面新聞屢屢被曝,真假難辨的求助讓愛心人士産生了質疑。針對這一現象,今年兩會上,浙江大學副校長羅建紅委員直言:“遏制騙捐先要正本清源。”

據了解,民政部于2016年遴選了12家網路慈善眾籌平臺,進行了官方認定。截至目前,平臺累計募款超25.8億元。

新的慈善眾籌方式確實為經濟困難人群迅速籌集資金,幫他們渡過難關。然而,“斂財”“騙捐”等質疑也從未間斷。為何經過官方認證的眾籌平臺仍受到質疑?

“剛開始看到同事或朋友轉發時會捐錢,後來發現‘套路’都一樣,很難求證真假,就會謹慎起來。”“英子姐姐”助學網創始人劉發英代表説。

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主席翟美卿委員告訴記者,網路慈善眾籌中,求助者因災、因病、因學等導致經濟困難,便可向平臺申請,上傳相關證明材料。受限于客觀條件,平臺無法核準每個求助者家庭真實的經濟狀況。比如,2016年的廣東省梅州市“騙捐門”事件,籌款申請人因女兒患白血病通過網路慈善眾籌平臺向社會籌款45萬元,隨後申請人卻被網民曝出有多處房産,並且利用籌款購買豪車。

“除了求助者資訊真實性無法辨別、‘騙捐門’頻出以外,求助者多平臺籌款超出實際所需,造成籌款浪費的問題也很突出。”羅建紅委員表示。

2016年,麗水市怡景花園小區發生煤氣管道爆炸事故,造成一家4口嚴重燒傷。申請人通過網路慈善眾籌平臺籌得150萬元後,又通過若干網際網路論壇重復籌款,網民曝出其最終得到300萬元,已遠遠高於實際所需。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俞金堯委員認為,這其實是對善款的變相浪費。

“建立資訊核對機制才能遏制騙捐。”羅建紅委員建議,將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平臺接入網路慈善眾籌平臺。利用平臺與銀行、住建、工商和車管等部門聯網,設定財産“紅線”,避免公眾愛心被過度消費。同時,將申請人核對備案,避免重復救助。凡經過社會救助的籌款申請人,資訊將登記在平臺數據庫中,若申請人重復籌款,對於無合理原由的,列入誠信黑名單,維護網路慈善的公信力。

要聞

圖片新聞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世相更多>>

幀像更多>>

中外觀更多>>

專題首頁 | 中國網首頁

會議
新聞

兩會
觀察

獨家
策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