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人物)“戲癡”任鳴:“戲比天大”的40年
中新社北京3月19日電 題:“戲癡”任鳴:“戲比天大”的40年
中新社記者 曾鼐
“戲比天大。”這是任鳴在全國人代會期間説得最多的四個字。回味40年的戲劇人生,他笑言只過了兩種生活:“正在排戲,或準備排戲。”
58歲的任鳴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至今導演了80多部話劇,包括《知己》《日出》等一批名劇。
資料圖: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劇院供圖
在人藝排練場裏,幾十年始終挂著四個大字——“戲比天大”。“什麼叫戲比天大?”不少人向任鳴發問。“藝術就像天一樣,要永遠對藝術充滿敬畏之心”,任鳴重復著這句話。
當中新社記者再度提出這個問題,他想了想,又補充一句:“這不是單單通過排戲賺錢,而是一種精神追求”。末了,他不忘加上句京腔口頭禪:“您知道不。”
任鳴是聽著前輩口中的“戲比天大”成長的,但理解它用了大半輩子。
生在北京的任鳴,從小是戲迷。為了報考每隔三年才招生的中央戲劇學院導演係,他高中畢業後主動“待業”三年。“從18歲立志當導演,想法從沒變過。”他説。
進入人藝工作後,任鳴最喜歡待的地方就是排練場。“一看大夥兒演戲,就開心!”作為導演,他喜歡手搖折扇,享受戲劇的樂趣;有時一把合起扇子,指一下戲。“排戲很幸福。”
不排戲的時候,任鳴總揣著一支筆:“隨時準備改本子”。
他稱自己容易“走火入魔”,創作《司馬遷》,每天夜裏起來好幾次,一有靈感就寫;改編《玩家》用了10年、歷經14稿……在精益求精的“打磨”中,任鳴信奉:“文化不能快”。
他把對戲劇的這份癡情帶到了兩會上。在北京代表團開放日上,他談起自己最大的心願:“創造新時代的新經典。”任鳴説,要創作代表當代中國話劇最高水準的作品,經得住時間檢驗。
如何打造新經典?他説,堅決地繼承,努力地發展,勇敢地創新。
傳承,首先要立足人民。在代表小組會議審議監察法草案時,任鳴有個提議:“可以多用一些文藝作品來宣傳監察法。”
“這事兒我認真想了一個晚上。”他對記者説,紮根人民、紮根生活,是人藝精神的核心,要傳下去;記錄時代的變革,是文藝工作者的責任。
今年他還帶了份建議——以國家名義設立人民藝術家的稱號。“老一輩藝術家的精神值得銘記”,他説。
但傳承中,任鳴拒絕墨守成規:“人藝不是古董店。”
1995年,任鳴因《北京大爺》一炮而紅,被視為京味兒話劇的代表人物。一個月前,他的第十部京味兒戲《玩家》,剛結束第三輪演出。
比較二者,任鳴稱“完全不同”。一改傳統現實主義手法,《玩家》引入表現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等手法,彰顯了“新京味兒”。“不單單向傳統學習,還要發展和創新。”他説道。
聊起話劇“小眾化”趨勢,任鳴説,話劇觀眾被電影、網路等分流,是時代發展的規律,“但劇場藝術依然有獨特魅力”。
“有競爭壓力嗎?”面對記者提問,他毫不猶豫回答:“沒有。”任鳴説,《茶館》演了幾十年依然火爆,“説明什麼?觀眾愛話劇、愛名劇,我們要用最大的激情,創作最好的作品。”
任鳴告訴記者,年輕時曾有個目標——排100部話劇。但如今他覺得“數量不那麼重要了”。他更看重品質,享受“慢工”,要對得起對話劇的“那份愛”。
這份愛和責任,一如人藝話劇《小井衚同》那句話,“日久見人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