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
新聞

要聞直播兩會圖片中央領導下團組

獨家視頻現場直擊記者會部長通道

兩會
觀察

圖跡直通兩會中國正在説兩會天天評

圖解中國訪談代表委員説報告全解讀

獨家
策劃

習觀中國3分鐘中外觀HI中國人

世相幀像深讀碰詞兒兩會有數

當前位置:2018全國兩會>正文

代表劉超:軍民融合已成為綿陽最鮮明的“底色”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發佈時間:2018-03-19 10:30:19 責任編輯:吳亮

原標題:綿陽市市長劉超: 努力趟出一條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路子(代表委員訪談錄)

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專門就綿陽科技城建設和軍民融合發展作出重要指示。綿陽如何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開創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局面?《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在全國兩會期間,專訪全國人大代表、綿陽市市長劉超,詳解綿陽市在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方面的探索。

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加速期

“綿陽是一座獨特的城市,軍民融合已經成為這座城市最鮮明的‘底色’。”劉超告訴《中國經濟週刊》。

的確,在綿陽的城市介紹裏除了“李白出生地、中國科技城,四川第二大城市”外,“我國重要的國防軍工和科研生産基地”的標識格外醒目。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等18家國家級科研院所、西南科技大學等14所高等院校都坐落在綿陽。僅是兩院院士就有28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3萬餘名,軍民融合發展潛力巨大。

“綿陽在共和國69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肩負著光榮的國家使命,經歷了我國軍民融合發展的全過程。”劉超説。

劉超將黨的十八大以來綿陽的發展定位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加速期”。具體來説,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開啟了統籌富國與強軍的嶄新征程。

2015年8月,中央把四川確定為全國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8個地區之一,賦予綿陽開展以軍民融合為主攻方向的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重要使命。

2017年4月,國務院批復《綿陽科技城“十三五”發展規劃》,要求把綿陽科技城打造成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試驗田、軍民融合創新的排頭兵和西部地區發展的增長極。

“軍民融合從根本上決定了綿陽經濟發展格局和方向,整體上提升了綿陽的戰略地位和影響力。”劉超説,“總書記來川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特別是對綿陽科技城建設和軍民融合發展作出的重要指示,為我們推動新時代綿陽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囑託,砥礪前行,全力做好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這篇大文章。”

著力於破解軍民融合體制性障礙

綿陽一直致力於整合軍地兩種資源,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打通“軍轉民”“民參軍”雙向互動通道。長期以來,軍民融合的一大難點在於體制機制方面的障礙。

劉超表示,“軍民融合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深入下去的關鍵就在於破解制約軍民融合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問題。”以此為導向,綿陽率先在全國開展軍民融合企業認定等數十項重大改革措施,其中,中國兵器裝備集團58所成為全國唯一同時開展混合所有制和院所轉制的軍工單位。

2017年,國務院向全國首批推廣的13條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經驗,綿陽佔了兩條。

目前,綿陽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佔GDP比重達7%,位居全國前列;專利申請量中軍民融合專利佔比超過六成;軍民融合累計交易項目748項、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19.2億元,交易總量、成交總額“量質齊升”。

在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強勁帶動下,2017年綿陽地區生産總值達到2074.75億元、增長9.1%,經濟增速時隔20年重返全省第一位。

“經過這些年的探索實踐,我們初步走出了一條在服務國防建設中振興區域經濟的軍民融合‘綿陽路徑’。”劉超説。

政府要多做服務、多搭平臺

“未來希望在全國範圍內,一提到軍民融合、科技成果轉化,就會首先想到綿陽。”劉超説。

劉超表示,下一步除了繼續爭取更多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軍民融合重大項目佈局綿陽外,將著力推進軍地資源共建共用。具體來説,實施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軍民融合大型儀器資源共用平臺市場化改造,支援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軍工試驗設施、大型科研儀器等向市場主體開放,打造共通共用、共建共用的軍民融合示範平臺。

與此同時,定期徵集在綿軍工單位對民口的技術需求,在綿陽市科技計劃體系內,整合設立軍民融合專項,推進民口先進技術服務於國防科技並實現産業化。

“要落實好總書記關於‘加快技術、資本、資訊、人才、設備設施等資源要素的軍民互動,實現互相支撐、有效轉化’的重要指示,政府要多做服務、多搭平臺,打造一個軍民融合的好生態,按照市場化的機制去運營,發展軍民融合産業集群,努力趟出一條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路子。”劉超説。(記者  張璐晶)

要聞更多>>

圖片新聞更多>>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世相更多>>

幀像更多>>

中外觀更多>>

專題首頁 | 中國網首頁

會議
新聞

兩會
觀察

獨家
策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