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7日電 (記者 周欣嬡)“兩會上的重要動態,我一直在關注。比如,今年審議通過了憲法修正案;國務院機構進行改革,改革後國務院組成部門變成26個……”電話連線中,在美中國留學生李恬對記者説道:“不過,應該還是錯過了很多,您稍後能幫我‘科普’下兩會裏的重要資訊嗎?”
就讀于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研究生二年級的李恬,今年暑期畢業後打算回中國發展。“多年前出國,就是為了開闊自己的眼界。近兩年共用單車、移動支付等大量引領時代的事物從國內傳出,讓我迫不及待想感受、參與到這股潮流中,眼下正積極為回國做準備。”
近年來,中國官方出臺《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關於深化人才發展改革體制機制的意見》《關於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等文件。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更明確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釋放出多項有利人才發展的信號。
這一趨勢,促使今年從英國倫敦大學研究生畢業的中國留學生菲爾(化名),做出攻讀博士學位的決定。
“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將鼓勵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同時賦予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菲爾表示,“也就是説,無論企業還是高校,日後提供給高端人才發揮的空間會越來越大,而我要做的,就是先沉下心,使自己真正成為‘人才’”。
牛津大學技術與管理髮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曉嵐告訴記者,隨著中國留學生群體基數日益龐大,其中的佼佼者,在秉承中國學生刻苦勤勉的品質之外,正逐漸與國際緊密接軌,形成越來越寬闊的視野和越來越強大的自信。
以牛津大學博士生招生情況為例。傅曉嵐説,按照經驗,中國留學生向來更偏愛金融、經濟等商學院學科,而今年在社會科學領域,優秀中國留學生的身影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傅曉嵐認為,這種情況並非“偶然”。她向記者表示,中國政府在培養人才、為人才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環境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來自頂層的政策保障是一劑‘定心丸’,令人才能夠拋開桎梏,專攻術業。因此不光對於中國留學生,對其他海外人才來説,中國也是一片值得發展的熱土。”
智聯招聘CEO郭盛表示,應加強海歸群體對國內資訊的了解,如搭建海歸人才聚集平臺,集中展示招聘資訊;招聘平臺與各領事館展開闔作,攜優質企業赴海外舉辦專場招聘會等。
“無論創新還是創業,都要容忍失敗,不苛求短期利益”,傅曉嵐説,“要給他們時間與耐心,自由、寬鬆的環境更利於人才發揮和成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