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兩會期間,一個名為“站在中東看中國”視頻火爆中東的社交網路,僅在臉書上點擊量就近200萬次。2018兩會期間,“站在中東看中國”第二季再此點燃中東各大視頻網站,幾天之內已達到50萬點擊量。
“我最喜歡火鍋、烤鴨、宮保雞丁……它們很符合我們的口味”、“中國人很勤奮,這是一個好像不存在失業的國家”、“中國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很強,幫助我們國家修建了很多鐵路”……在“站在中東看中國”第二季中,埃及友人講述著他們心中的中國印象,從埃及民眾視角呈現了中國在非洲、阿拉伯國家的存在。
一個外語視頻産品為何如此“圈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外文局今日中國雜誌社副總編輯王茂虎作為該視頻産品總監製深諳其中的奧秘……這是《今日中國》多年深耕本土化建設結出的碩果。
在北京會議中心全國政協新聞出版界別的會議室,我們見到了剛剛開完小組討論會的王茂虎委員。作為外宣期刊本土化的開拓者、今日中國中東分社的建立者,王委員談起《今日中國》阿文版本土化建設如數家珍。
全國政協委員王茂虎參加新聞出版界別小組討論。
開外宣期刊本土化之先河
“中國和埃及歷史上沒有過任何衝突,而且都是曾飽受殖民之苦的文明古國。相似的苦難使中埃老一輩革命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埃及是與中國建交的第一個非洲、中東國家。”王茂虎委員介紹説,但是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由於中埃兩國相隔甚遠,埃及人民只能通過西方媒體獲得關於中國的資訊,為了打破這一僵局,2004年初,受中國外文局委託,王茂虎以今日中國中東分社社長身份來到埃及開闢外宣新陣地。憑藉在阿語界的廣泛人脈和外文局領導的大力支援,王茂虎帶領團隊很快就完成了分社的籌建任務。2004年10月,今日中國中東分社在埃及首都開羅正式成立,第一家中國外宣媒體在中東落地。
王茂虎回憶説,分社掛牌那天,埃及媒體競相播報,埃及民眾也給予了熱情地關注,“他們渴望了解中國,但沒有想到能夠以這麼直接的方式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所以感到十分興奮。”
2004年10月,今日中國中東分社在埃及首都開羅成立。
埃及是中東的橋頭堡、領頭羊,無論從文化交流和地緣政治角度分析,都具有獨特優勢,所以世界所有關注中東地區的媒體都會選擇駐足埃及來輻射中東地區。
今日中國中東分社成立之初就選擇了選題策劃、出版、發行全部在當地完成的運營模式,“這是落實‘外宣三貼近’的必然選擇。”王茂虎説。
現在,《今日中國》阿文版雜誌每月在開羅印刷1萬冊,發行覆蓋18個阿拉伯國家和地區,每月向埃及、黎巴嫩、巴勒斯坦總統府及各部委、中國駐阿拉伯國家各使領館以及分佈于10余個阿拉伯國家的訂戶及時投遞雜誌。作為中國唯一一本阿拉伯語出版的外宣雜誌,已在地區形成絕對的品牌影響力。
2016年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埃及,《今日中國》出版“紀念中埃建交60週年專刊”,習近平主席和埃及總統塞西分別為專刊致辭。習近平在致辭中表示,跨越了亞非大陸的千山萬水,我從中國來到美麗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在此,謹通過《今日中國》雜誌向兄弟的埃及人民致以誠摯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習近平指出,中埃都是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兩國人民以海陸“絲綢之路”為紐帶,譜寫了友好往來、相知相交的歷史篇章。建交60年來,兩國關係健康穩定發展,成為中阿、中非關係和南南合作的典範。
《今日中國》出版的“紀念中埃建交60週年專刊”。
此外,今日中國中東分社發揮本土化傳播優勢,配合G20杭州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金磚廈門峰會等國內多場主場外交及重大新聞事件,舉辦高端研討會、宣傳推介會等主題活動,中國駐埃及大使以及埃及政治、學術、媒體等各界精英應邀參加,取得了很好的國際傳播效果。
與此同時,經過了多年的耕耘,今日中國中東分社與當地的媒體界同仁建立了深厚友誼和信任,《今日中國》也成為了他們研判國際輿情的窗口和當地使領館開展外宣工作依託的主要平臺。
“現在中東地區讀者可以通過我們的雜誌、電臺、電視等多種渠道了解中國,主要依靠西方媒體了解中國的格局已經有了很大改變。”王茂虎説,“多年的實踐經驗證明我們的方向是正確的,本土化的效果也越來越凸顯。在將來的對外傳播中也將會發揮越來越重大的作用。”
2016年1月20日,埃及開羅,王茂虎在“紀念中埃建交60週年專刊”的首發式上發言。
呼籲進一步加強外宣媒體本土化建設
隨著本土化的深入,中東分社已與埃及《金字塔報》、《共和國報》簽定包括供版供稿、共同舉辦活動等業務在內的合作協議,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係。中共十九大、中國全國兩會、中阿論壇、金磚廈門峰會等國內及雙多邊重要新聞事件頻繁見諸埃及主流媒體報端。《今日中國》讀者俱樂部已遍佈埃及各省以及阿聯酋、摩洛哥、約旦等9個阿拉伯國家。
摩洛哥讀者俱樂部。
兩會期間,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的中國,成了新聞出版界委員們最熱衷的話題之一。
“良好的國家形象除了需要強大的國力支撐,還需要高水準的對外傳播能力與之相匹配。儘管這幾年外宣期刊本土化工作已邁出了歷史性一步,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做好外宣本土化建設,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王茂虎在小組討論會上表示,隨後,他分享了今日中國中東分社本土化傳播經驗:
進一步推進外宣媒體選題策劃本土化。選題策劃本土化是實現外宣本土化的基礎,尤其是針對重大主題、重大事件的選題策劃,如國家領導人出訪、出席主場外交活動、參加重要多邊會議等。外宣媒體要在前期做好輿情分析,了解當地受眾的閱讀偏好與訴求,並在此基礎上與當地傳媒領域專家開展研討,以我為主,共同制定實施方案,實現選題策劃本土化,從而達到最佳傳播效果。
進一步推進外宣媒體人員本土化。人員本土化是實現外宣本土化的保障。聘請當地新聞記者、撰稿人,組建專家委員會,借“外嘴外臉”講中國故事,為中國發聲,更易於為當地受眾接受,也更便於了解對象國受眾的真實需求,及時調整我們的傳播策略,保證外宣媒體“本土化”走得好、走得遠。
進一步推進外宣媒體運營本土化。運營本土化是實現外宣本土化的動力。外宣媒體生存與發展離不開“接地氣”的運營模式,特別是社交媒體平臺的運用。具體而言,一方面,大力推動與當地主流媒體供版供稿等合作傳播形式,提升中國外宣媒體在當地的知名度;另一方面,與當地出版發行機構合作,做到本地策劃、本地製作、本地發行、本地傳播,讓當地受眾更便捷、更迅速地聽到、看到他們感興趣的、正在發生的“中國故事”。
“2018年是中國的外宣大年,無論是改革開放40週年、博鰲亞洲論壇,還是上合組織上海峰會、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大主場外交活動,這些都是應充分利用外宣媒體本土化平臺,發揮其傳播優勢,讓世界了解中國故事,傾聽中國聲音,共用中國智慧的有利契機。”王茂虎説。
2018開羅國際書展“體驗中國”視頻錄製活動。
履職盡責 講好中國故事
作為一名新當選的全國政協委員,談到第一年的履職感受,王茂虎表示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今年兩會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召開的具有特殊意義一次盛會,無論是政協章程的修改,還是憲法條目的修訂,都反映了國家治理的與時俱進。”作為一名新聞出版界的政協委員,王茂虎深刻地意識到在中國夢的實踐中,新聞出版人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把真實的中國告訴世人,是新聞出版人起責無旁貸的責任。“這也是我們新聞出版界委員們的一致共識。”王茂虎説,同時他還清楚地認識到,光有熱情還不行,還要從手段上進行創新——媒體融合是努力方向。
3月12日上午,時任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現任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奇葆同志參加新聞出版界別小組討論時,對今後的新聞出版工作提出三點建議:導向是靈魂,必須旗幟鮮明地把黨性原則體現到新聞輿論工作的各方面,始終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講故事是基本功,講好故事,事半功倍,隨著講故事能力的不斷提高,新聞出版工作的影響力感召力也會不斷增強;融合發展是方向,應當乘勢而上,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儘快從相“加”邁向相“融”,努力建設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和媒體集團。
會議期間,劉奇葆同志還關心今日中國雜誌社本土化工作發展情況,向王茂虎委員詢問了最新進展,王茂虎進行了詳細彙報,劉奇葆點頭稱讚:“《今日中國》是老牌外宣單位,本土化工作是《今日中國》的有益嘗試、取得了良好效果。”
“奇葆同志的講話使我備受鼓舞,也印證了我們之前的思路是正確的。”會後,王茂虎拿著寫滿筆記的記錄本興奮地告訴記者,他表示要認真履職盡責,大聲講出自己的建設性意見,充分利用好政協這一民主協商平臺,發揮政協委員應有作用,推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我願為加深中國和阿拉伯國家深厚的友誼,為促進中阿的互相溝通與理解做出更多的貢獻。時代賦予我們外宣人新的使命——開創國際傳播新格局,我們是踐行者,也是見證者。”王茂虎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