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 (記者 鄭明達 王大千)“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了一批未納入建檔立卡範圍,但在‘兩不愁、三保障’方面確實存在困難的貧困線邊緣群體。”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州長白加扎西説,貧困線邊緣群體家庭經濟收入不穩定,容易因大病或意外傷害致貧,當前應加快精準識別,給予一定的政策幫扶。
白加扎西説,調查顯示,2017年青海省共有邊緣貧困戶近7萬戶,佔全省農村戶籍總人口(不含西寧四區)的7.74%,他們絕大多數與建檔立卡貧困戶一樣,在家庭經濟收入、教育、住房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難。
“在部分農區,村莊道路窄、田間道路少、水利設施落後,制約了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生産經營;在牧區,雖然政策性收入較為穩定,但不少貧困線邊緣戶從事傳統畜牧業,生産資料匱乏,有的依靠季節性採挖蟲草增收,但受市場影響,收入波動較大。”白加扎西説。
“貧困線邊緣戶戶均人口相對較多,日常生活開支佔比較高,不享受扶貧政策的保障與兜底,在大病救治、接受中高等教育、婚喪等方面的支出負擔較重。”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孔慶菊説。
白加扎西建議,探索貧困線邊緣群體的生活保障機制,對在“兩不愁、三保障”方面確實存在一定困難、符合建檔立卡要求的農牧戶,要儘快按照精準識別程式納入政策保障範圍。對不符合要求的,要通過村集體經濟發展,帶動家庭增收,改善經濟狀況。
孔慶菊建議,針對貧困線邊緣群體,應提高其對兜底保障政策的認知程度,從醫保參保、教育保障等方面進行政策傾斜,增強抗風險能力,減少因病致貧、因學致貧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