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
新聞

要聞直播兩會圖片中央領導下團組

獨家視頻現場直擊記者會部長通道

兩會
觀察

圖跡直通兩會中國正在説兩會天天評

圖解中國訪談代表委員説報告全解讀

獨家
策劃

習觀中國3分鐘中外觀HI中國人

世相幀像深讀碰詞兒兩會有數

當前位置:2018全國兩會>正文

告別“溺愛”回歸科學 專家解密圈養大熊貓實現“自我維持”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社 發佈時間:2018-03-16 11:47:58 責任編輯:焦源源

(兩會訪談)告別“溺愛”回歸科學 專家解密圈養大熊貓實現“自我維持”

中新社北京3月16日電 題:告別“溺愛”回歸科學 專家解密圈養大熊貓實現“自我維持”

中新社記者 尹海明

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下稱成都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解密曾被“溺愛”的圈養大熊貓,實現“自我維持”走向快速增長的故事。

資料圖:育齡圈養大熊貓。 安源 攝

  資料圖:育齡圈養大熊貓。 安源 攝

學動物醫學的侯蓉就職于成都基地已20多年,致力於讓大熊貓遷地保護(俗稱圈養保護)種群實現數量增長、品質提升。

“1987年以前,圈養大熊貓主要靠從野外獲得。1987年到2000年,年均凈增不到1個個體,卻面臨很高死亡率。”侯蓉説,這種狀況從2000年開始改變,成都基地大熊貓從2006年至2017年年均增長率達12%,“徹底改變圈養大熊貓種群自我維持不了的狀況”。

她説,對瀕危野生動物圈養保護的首要目標是建成可“自我維持”種群,一般指靠自我繁衍,遺傳多樣性能保持90%以上100年。對大熊貓而言,至少要300隻。

“得益於科學飼養和繁殖技術、種群遺傳管理、疾病預防控制等方面的進步,現在全世界圈養大熊貓達520隻,如果管得好,種群可在比較健康的水準維持200年。”侯蓉説,成都基地大熊貓平均期望壽命比2000年前提高了10歲。

“以前僅1/3雌性大熊貓會發情,配種後僅1/3能産崽,幼崽僅1/3能成活。”侯蓉説,飼養方式導致的健康問題是大熊貓繁育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熊貓是國寶,過去把所有‘好東西’都給它吃,牛奶、雞蛋、牛肉,甚至在産子後給它吃花生燉豬蹄。”侯蓉回顧説,從1937年開始圈養大熊貓,國內外都這麼養,“好心辦了壞事。”

侯蓉説,違背大熊貓自然生活規律,引起了“僵貓”、排“粘液便”等一度被誤認為是大熊貓天然特性的病。“僵貓”得病個體非常消瘦,少年大熊貓停止生長,失去繁殖能力。

從2005年開始,成都基地改變飼養方式,讓大熊貓吃竹子,把過去的“好東西”全部取消。侯蓉説,“現在大熊貓發情率達到90%以上。”

侯蓉將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深化國家公園體制改革試點”做了重點標注,認為此舉“真正有希望解決過去呼籲很久的大熊貓棲息地連通性問題。”

“大熊貓野外保護最大的問題是棲息地破碎化。”侯蓉表示,孤立的小種群可能會逐漸退化甚至消失,“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增加棲息地連通性”。

根據2015年公佈的中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數據,中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為1864隻。全國有22個種群數量小于30隻、具有滅絕風險的野生大熊貓局域種群。2017年,中國確定在四川、陜西、甘肅設立大熊貓國家公園,總面積2.7萬餘平方公里。

侯蓉認為,大熊貓國家公園將之前的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各類保護地納入統一管理,將在體制機制上解決以前的“九龍治水”難題。

侯蓉説,大熊貓圈養保護做到了“自我維持”,但還有很多物種達不到。

侯蓉的團隊還參與華南虎、丹頂鶴、小熊貓、斑鱉等動物的保護。“斑鱉全世界只剩3隻,做了十幾年繁殖還沒成功。”侯蓉話語間帶著緊迫感。

侯蓉此前已擔任兩屆全國人大代表,所提建議推動了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訂。中國官方近年來大力倡導綠色發展,侯蓉呼籲,民眾也要增強生態環保意識。(完)

要聞

圖片新聞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世相更多>>

幀像更多>>

中外觀更多>>

專題首頁 | 中國網首頁

會議
新聞

兩會
觀察

獨家
策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