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 (記者 王炳坤)“我國礦産資源總量很大,但人口眾多,要世世代代生存下去,不節約著用怎麼行?”談起高品質發展,從事礦産資源開發利用的全國政協委員、鞍鋼集團釩鈦冶金研究所所長孫朝暉表示,過去一些地方粗放式採礦,加速了不可再生資源的損耗,並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應列入“負面清單”。
長期的從業經歷,讓孫朝暉對我國礦産資源現狀有著深刻認識。“我國很多礦産以貧礦居多,而且有很多共生、伴生礦,要解決資源相對短缺的問題,光靠‘開源’不夠,還得‘節流’。”他説。
然而,一些地方僅從短期利益出發,有的大型礦藏缺乏整體規劃,動輒引進數十家企業“一窩蜂”開採,給當地礦業健康發展和生態保護留下許多後遺症。
孫朝暉在近些年的提案中,一直把礦産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作為重點。在他看來,摒棄粗放、野蠻的浪費式開採,倡導節約、有序的精細化開採只是“第一步”,要實現礦産資源綜合利用,還離不開企業提升技術水準,對礦産資源“吃幹榨凈”。
例如在四川攀西地區,釩鈦磁鐵礦伴生有20多種金屬元素,單一元素的含量均不高。如果只提取單個的鐵、釩、鈦等少數幾種主要元素,就會造成資源的浪費。特別是生産過程中,如果鉻沒有得到妥善處理,還會對土壤或者水體造成嚴重污染。
經過多年技術攻關,在鞍鋼集團下屬的攀鋼,目前鈦、釩和鉻的綜合利用水準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不過孫朝暉也清醒地認識到,目前他們對鈦的利用率只佔原礦中鈦含量的20%左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一年多前,攀鋼啟動高爐渣提鈦項目,目前已正式實施工業示範線建設,新項目有望將鈦資源利用率提高至55%左右。
談到如何讓企業更加合理地利用礦産資源,孫朝暉建議國家打好高品質發展的“組合拳”。一方面,儘快制定和完善礦産資源開發利用的相關標準,提高企業的技術準入門檻,避免企業蜂擁而入造成“小、散、亂、差”現象。另一方面,應對攻關難度大、帶動性強的重大礦産利用技術給予扶持,包括召集多領域專家聯合攻關,出臺激勵措施,給予資金支援等。
“現在國家花在探礦、找礦上的投入不小,如果能做好‘節流’工作,把現有資源充分利用好了,也相當於找到了新的礦藏。”孫朝暉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