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
新聞

要聞直播兩會圖片中央領導下團組

獨家視頻現場直擊記者會部長通道

兩會
觀察

圖跡直通兩會中國正在説兩會天天評

圖解中國訪談代表委員説報告全解讀

獨家
策劃

習觀中國3分鐘中外觀HI中國人

世相幀像深讀碰詞兒兩會有數

當前位置:2018全國兩會>正文

“天使媽媽”張寶艷:為九千多名被拐兒童點亮回家的路

文章來源:央視網 發佈時間:2018-03-15 15:28:31 責任編輯:趙超

沒有報酬,甚至要自己搭錢,還要經常遭遇各種非議、謾罵和威脅,幫助被拐兒童回家困難重重,是什麼支撐她一路堅持?張寶艷笑著説,“一開始,我的願望是能給尋親者帶來一些幫助。現在支撐我的,是找到親人後,尋親者臉上的笑容。”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四次全會前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北側的“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理事長張寶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寶貝回家”尋子網站11年來幫助9300多名被拐兒童回歸家庭,動力源自尋親家長孩子的痛苦和期待、志願者的無悔付出和保護孩子的責任感。

全國人大代表張寶艷在“代表通道”接受採訪。(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 攝)

  全國人大代表張寶艷在“代表通道”接受採訪。(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 攝)

1992年的一天,張寶艷4歲的兒子跟姥姥逛商場時突然不見了,家人、同事、朋友們瘋狂尋找了兩個多小時。實際上,孩子只是走散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張寶艷體會過兒子走失的心急如焚,因此特別關注被拐兒童。

2007年與丈夫自費創辦“寶貝回家尋子網”,專門幫助被拐賣、被遺棄、走失的、流浪乞討兒童回家。剛建網站的時候,張寶艷的想法非常簡單,就感覺這個網站要是能找一個孩子就值。後來想一年能找一個,一個月能找一個,一週一個,到現在,不到一天就能找到一個孩子。

網站運作前兩年,夫妻倆拒絕了一些好心人和愛心企業的贊助。他們幾乎投進了所有積蓄,上網費、電話費,讓他們的生活捉襟見肘,而辛酸勞累換來的卻是親友們的不解,夫妻倆默默地承受著這一切。幾年中,“寶貝回家尋子網”的堅持獲得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援,志願者隊伍越滾越大,一些警察、律師也都加入進來。從最初的默默無聞,到如今的讚譽多多,創始人張寶艷始終都淡然處之。她説,丟失孩子父母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因此,網站成立之初,就定位為尋親的孩子、家長及志願者提供一個資訊溝通的平臺,為失蹤兒童家長提供免費的尋人幫助。

如今,網站已成規模運作,有著來自全國28萬的志願者,這些志願者沒有一分錢的報酬,但是他們每天都在無怨無悔地付出、默默地奉獻。每個孩子在“寶貝回家”登記之後,都會有個志願者一對一地跟進指導。由於孩子被拐時很小、記憶少且零碎,志願者就會慢慢啟發,幫孩子們把零碎的記憶重新整理拼接組合,幫他們縮小尋親範圍,助他們找到尋親的方向。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尋親成功案例不斷刷新。

張寶艷和被拐兒童

  張寶艷和被拐兒童(圖片來源於網路)

“寶貝回家”尋子網站創辦已有11年,“這11年我們做得很辛苦,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一年365天幾乎沒有休息日、沒有節假日。克服了各種困難、忍受了各種委屈,我們還是堅持走了下來。”張寶艷坦言,剛開始首先遇到的是社會上不相信,很多人都認為,尋找被拐兒童而且不收錢,要麼是有企圖,要麼就是炒作,要麼是作秀。另外,失蹤兒童家長也認為網站不可能無償幫助我們,包括找到孩子之後,有些家長還半信半疑的,問真不要錢呀,甚至有的時候找到把孩子送回去,還認為是騙子。

張寶艷覺得,時間久了就説明瞭一切。一直到今天為止,我們還是堅持不收錢。而且有些孩子在找到家之後,回家可能沒有路費,或者孩子生病了有困難,我們還給提供一定的幫助。這樣的話,可能是做時間久了,口碑就出去了,大家現在自然而然就相信“寶貝回家”了。

2011年,隨著公安部第五次打拐專項行動的開展,兩個特大拐賣兒童犯罪團夥被搗毀,近6000名被拐兒童被成功解救,張寶艷感受到一股從未有過的力量。“這次我真正感受到,公安部對打拐工作的重視是前所未有的。”張寶艷如是説。這個創辦於民間的網站,與公安部門的合作愈來愈緊密,效率也愈來愈高。在張寶艷、秦艷友夫婦的建議、推動下,公安部建立了打擊拐賣兒童的DNA數據庫,修改了失蹤兒童24小時才予立案的規定,各地公安機關專職打拐負責人進駐“寶貝回家”QQ群,建立了綠色打拐通道。

“寶貝回家”幫助的是被拐兒童,孩子是社會最應該關注的群體,也是最應該被呵護的一個群體。保護孩子,給他們創造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是社會、也是每個人的共同責任。“所以説,可能是源於我心裏的這份善良,讓我很願意承擔這份責任,也是讓我能做下去最大的動力。”

“我希望我們的網站越做越小,為了能讓這些迷失的孩子,都能走上溫暖的回家路,無論多苦多難,我們都要堅定地走下去……”張寶艷説。(素材來源:央視新聞 人民網)

要聞

圖片新聞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世相更多>>

幀像更多>>

中外觀更多>>

專題首頁 | 中國網首頁

會議
新聞

兩會
觀察

獨家
策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