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回答記者提問。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3月15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閉幕會開始前,第三場“委員通道”開啟。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説,在智慧晶片領域需要有“換道超車”的思維,要敢於在國際前沿的無人地帶自主創新,打造新動能、新模式和新的産業鏈,實現領跑。
作為“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的鄧中翰説,積體電路、晶片是科學技術的核心技術和推動力,現在每一個資訊産業的進步都離不開晶片的發展。在當下移動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時代,表面上看是蘋果手機、“阿爾法狗”和很多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的APP大行其道,但背後是由許多晶片支撐著海量數據的傳輸和通訊,“沒有晶片的安全就沒有資訊的安全,就沒有國家的安全。”
對於目前我國晶片領域的發展,鄧中翰表示,現在每年我國進口最多的物資不是石油、糧食,而是晶片,每年進口額高達2000多億美元,折合1萬多億人民幣。
鄧中翰與其團隊于1999年回到祖國,一直致力於自主晶片的研發工作,至今申請了幾千項專利,將“中國芯”大規模打入國際市場,徹底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鄧中翰和他的團隊曾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鄧中翰説,近期圍繞新一代人工智慧,我們研發了“星光中國芯”智慧一號晶片,它具有深度學習的神經網路處理器。“我們今年還將發佈‘星光’智慧二號,晶片能耗會更低,運作速度將提升16倍。基於這樣一些晶片的能力,我們與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成功制定了我國公共安全視頻監控數字視音頻編解碼的國家標準,讓我國成為此領域世界上第一個制定標準的國家,為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穩定和保障國家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過鄧中翰也提到,雖然我國在智慧晶片的一些領域取得了突破,但是跟西方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今後首先要在成熟的技術路線上追趕;第二要在一些新興領域與巨頭並跑,爭取“彎道超車”;第三則需要有“換道超車”的思維,敢於在國際前沿的無人地帶自主創新,打造新動能、新模式和新的産業鏈,實現領跑。(記者 王夢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