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功成代表:要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除了基本養老保險,還要健全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和純自願的商業養老金制度。
益西達瓦委員: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精簡審批環節,降低養老服務市場的準入門檻,讓養老服務業成為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
黃玉林代表:建議國家針對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人制定專門補助政策,並做好與長期護理保險的銜接。
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強化第一重保障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是老百姓的“養命錢”,是實現老有所養的重要保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代表委員們認為,這意味著居民的養老保障水準將進一步提升,養老保障網織得更牢固。
“基本養老保險是養老的第一重保障,政府的責任是要確保其公平可靠,能切實保障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給居民吃下養老的‘定心丸’。”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代表説。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老齡人口的增加,如何管好用好養老資金?鄭功成説,當務之急是根據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這一制度是指從各省登記的社會保險費或者養老保險基金裏提取一部分由中央支配,形成中央調劑金。這部分籌集資金加上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在全國各省區市間調整使用,可用來緩解收不抵支地區、困難地區的養老金支付困難。
四川省民政廳廳長益西達瓦委員認為,應繼續採取多種方式,為養老金擰緊“安全閥”: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增強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性;建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機制,實現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
讓所有勞動者都有養老金,是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目標。當前仍有不少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以及部分中小企業人員沒有參保,如何實現全民參保目標?鄭功成建議,一是要加快全國統籌的步伐,打破地區分割的碎片化狀態,促進制度的統一性。二是要降低基本養老保險費率,減輕企業和參保人員的負擔。三是要從繳費方式、繳費渠道等方面,創新養老保險經辦機制,建立適合個體勞動者、靈活就業人員的代扣代繳方式。
增加養老服務供給,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務
代表委員們認為,實現老有所養,應增加有效供給,提供更加多元的養老服務。
受傳統文化影響,老人們更願意選擇居家養老,養老院入住率偏低。但兒女們大多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牽絆,難以兼顧。加之老年人多患有疾病,需要專業照護,傳統家庭養老方式難以為繼。重慶市渝中區委書記黃玉林代表認為,可以依託社區力量,結合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的優勢,構建居家社區養老模式。社區可為居家老人提供康復保健、家政服務、短期托養、精神關愛等多樣化養老服務。
增加養老服務供給,還需要激發社會力量的積極性。黃玉林説,養老服務行業回報週期較長,企業普遍處於微利狀態,影響了投資積極性。建議政府在水、電、氣、房租等方面,對民營養老機構給予優惠,為企業減輕負擔。在信貸政策上予以傾斜,解決其融資難題。
益西達瓦建議,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精簡審批環節,降低養老服務市場的準入門檻,讓養老服務業成為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
“親朋好友對老年人的情感關懷是無法代替的。要督促家庭成員盡責,倡導老年人互助,把城鎮社區和鄉村養老機構、社會組織等專業化服務與老年人居家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鄭功成説。
促進養老服務優質化、精細化,滿足不同群體需求
養老服務不僅要解決“有沒有”的問題,還要解決“優不優”的問題。
益西達瓦表示,應儘快制定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標準,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養老機構服務品質評價體系,加強養老院服務品質監督,改善養老院服務品質。應不斷豐富完善服務項目,推動服務內容從單一生活保障,向提供醫療護理、文體娛樂、精神慰藉等全方位照護轉變。
代表委員們認為,養老服務要更加精細化,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能精準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
截至2016年底,我國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超過4000萬人,7%的家庭有需要長期護理的老人。黃玉林説,他們的護理工作大部分由配偶、子女或親戚承擔,提供專業照護服務的第三方機構比較少,且收費較高。建議國家針對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人制定專門補助政策,並做好與長期護理保險的銜接。
“政府應合理引導社會預期。”鄭功成説,不能把基本養老金當成老年醫療保健支出、長期照護支出的經濟來源,應完善醫療保險制度,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最終,要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除了基本養老保險,還要健全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和純自願的商業養老金制度。
鄭功成認為,養老産業的發展應立足於老年人的數量與結構變化趨勢,以老年人需求為出發點,走社會化、市場化、多元化並舉的道路,政府要夯實制度基礎,同時主導社會化、促進市場化、助力多元化。(記者 呂莉 柯仲甲 蔣雲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