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
新聞

要聞直播兩會圖片中央領導下團組

獨家視頻現場直擊記者會部長通道

兩會
觀察

圖跡直通兩會中國正在説兩會天天評

圖解中國訪談代表委員説報告全解讀

獨家
策劃

習觀中國3分鐘中外觀HI中國人

世相幀像深讀碰詞兒兩會有數

當前位置:2018全國兩會>正文

成龍:我們有“功夫”有“熊貓”卻沒有“功夫熊貓”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佈時間:2018-03-15 08:15:23 責任編輯:焦源源

  中新社記者 卞正鋒 攝

我們有“功夫”有“熊貓”卻沒有“功夫熊貓”

中國影視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有‘功夫’有‘熊貓’,但是沒有‘功夫熊貓’。迪士尼拍了,全世界都知道了。”全國政協委員、演員成龍説。他是《功夫熊貓》中金猴的配音者,此前還配過迪士尼動畫《花木蘭》中的李翔。每次迪士尼有關於中國的動畫片請成龍配音,他都去,“錢很少啊,但是義不容辭”。

“為什麼?以前我們拍《瀛臺泣血》《垂簾聽政》,很好看,但只在國內播;《末代皇帝》一拍,全世界都看。”成龍説,“能不能有一天,我們不需要借助外國人的影視來傳播中華文化?最近《厲害了,我的國》就非常好,我覺得可以配上英文,去國外放映。”成龍説。

中國文化要走出去,而影視劇是一個擁有最廣泛受眾的載體。在本屆政協委員中,有不少影視劇的導演、製作人,他們對此都有長期的觀察與思考。

電視劇《甄嬛傳》不僅風靡了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還出口到了美國。該劇導演、全國政協委員鄭曉龍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採訪時表示,文化走出去,就要走到“文化高處”去,“年輕人愛看美劇、美國電影,那我們的影視劇也應該到歐美去”。

“現在,中國影視劇製作的技術和世界一流水準已經相差無幾,在製作經費上已經超過日韓。但有的劇把錢都花在了‘小鮮肉’上,這在我的片子裏不可能,我一定會把更多錢用在製作上。”鄭曉龍説。

拍《甄嬛傳》之初,鄭曉龍並沒有想過要拍給美國人看,只是按照一個價值觀來拍——《甄嬛傳》講的不僅僅是一個宮鬥的故事,而是要通過這個故事批判封建社會的婚姻制度。

並非巧合,《甄嬛傳》在美國播出前的廣告語是,“一個弱女子對抗整個大清帝國,一個不屈的靈魂”。

“沒有全世界人民都認同的價值觀,作品就不可能走出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詞語——‘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都是世界人民認同的,按這種價值觀做作品,就能走出去。”鄭曉龍發現,現在宮廷劇很多,但不少人是站在欣賞的角度,但事實上,在封建社會的皇宮,“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愛情是不可能做到的,“在我的劇裏,對封建社會一定以批判為主”。

價值觀,鄭曉龍反覆強調這3個字:“你的內心要有理性的認知,再拍出理性的作品。以‘抗日劇’為例,你批判的應該是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的迫害,而不是批判日本人,你拍出的作品才會讓日本人看得都心服口服。”所以,在拍攝《紅高粱》時,鄭曉龍設計的日本軍人角色,並非一開始就是燒殺搶掠的野獸,而是有一個轉變過程。

除了電視劇,紀錄片也是中國文化走出去不可或缺的部分。這是全國政協委員、紀錄片導演王建國的觀點。他還有一個更為人所熟知的名字——夏蒙。

王建國講了一個小故事:英國首相特蕾莎·梅訪華,帶給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禮物是BBC拍攝的一部紀錄片《藍色星球2》。“一張小小的光碟,帶給我們一個有益的啟示——對一個國家來説,紀錄片所能達到的高度與深度,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文化自信與科技創新能力所能達到的高度。”

中央電視臺拍攝的紀錄片《超級工程》,已經熱銷全球170個國家和地區。“為什麼有這麼多海內外觀眾喜歡這部紀錄片呢?因為這部紀錄片也是用紀錄片語言,講述了‘超級工程’背後中國人的故事,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現代化的步伐。”王建國説。

目前,中國已是紀錄片生産大國,卻不是紀錄片生産強國。2017年,各級電視臺播出紀錄片時長6萬多小時,産量約兩萬小時,投資規模超過50億元,但優秀紀錄片的數量還很少。“特別在自然類紀錄片和科學類紀錄片的拍攝製作上是個短板,像《藍色星球》《地球脈動》這樣的片子,我們現在還做不出來。”王建國説。

王建國表示,許多紀錄片製作需要漫長的週期,時間的重量不可能靠市場行為來支撐,這就需要國家和社會建立有效的機制和相應的扶助基金;而且紀錄片的製作既需要“國家隊”,也需要社會力量和更多紀錄片工作者個人的參與。

“紀錄片觀眾主體近年來發生了一個可喜的變化,青年觀眾越來越多,在眾多青年喜歡的視頻網站上,紀錄片有越來越高的點擊率。中國紀錄片,正以其真實的力量、紀實的風格、精良的製作、樸素的故事征服越來越多的海內外觀眾。”王建國説。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蔣肖斌

要聞更多>>

圖片新聞更多>>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世相更多>>

幀像更多>>

中外觀更多>>

專題首頁 | 中國網首頁

會議
新聞

兩會
觀察

獨家
策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